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21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25篇
中国共产党   83篇
中国政治   128篇
政治理论   21篇
综合类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21.
《理论与当代》2012,(9):59-59
郭龙在第7期的《报刊精萃》上撰文指出:《官场现形记》写于20世纪初,由许多相对独立的官场故事连缀起来,涉及清政府中上自皇帝、太后、军机、中堂,下至衙役、狱头等一百多个大小官吏,作者李宝嘉将这些形形色色官僚们的各种恶行、丑态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他们为升官而逢迎钻营、蒙混倾轧;或侵吞公款,贪赃枉法;或卖宫鬻爵,大发横财;或名“剿匪”,实则害民;或冒名得官,寡廉鲜耻;  相似文献   
22.
1851年伦敦举办的万国工业博览会,被视为世界博览会的开端。当时,英国迫切想打开中国市场。但当驻华的英国外交部门和商人们向清政府的两广总督  相似文献   
23.
张伟文 《传承》2010,(19):48-49
1910年,辛亥革命在即,清政府风雨飘摇。这当口,出版商人张元济从国外寄回了几封信,发表在报纸上。它们的作者是一名曾参与百日维新的前翰林,刚拜访了正在布鲁塞尔举行的世博会。张元济原本是去考察西学的。他和那个时代几乎所  相似文献   
24.
如果理解了"法治"与"社会",也就理解了改革开放的30年。解放社会不仅需要制度变革,更需舆论支持。作为法治推动者的《法治与社会》同样也是社会的解放者、观察者,在记录法治的进程中,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5.
《人大建设》2010,(3):51-53
中国历史上并不缺少宪法,从晚清政府匆匆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到袁世凯北洋政府时期的《天坛宪草》,再到沦为独裁者遮羞布的《中华民国宪法》,都曾经风光无限。但是,它们从来没有给中国带来过真正意义上的宪政。  相似文献   
26.
炮台图志     
《新湘评论》2010,(18):42-43
威海刘公岛炮台 刘公岛位于威海湾内,东西长4.08千米,最宽处1.5千米,全岛面积3.15平方千米,自古就有"东隅屏藩"之称。 自1887年起,清政府陆续在刘公岛上设立和兴建炮台、水师学堂、医院等,使刘公岛成为北洋海军的重要基地,从而使威海成为当时远东最大的军港。  相似文献   
27.
古华 《传承》2009,(23):39-41
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詹天佑100年前的1909年10月2日,京张铁路顺利通车,列车从北京丰台出发,隆隆驶过八达岭、居庸关、沙城、宣化,驶向河北张家口。京张铁路,这条全长约200千米的铁路,是在  相似文献   
28.
晚清政府对东沙群岛收复开发及其历史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静 《理论月刊》2008,(9):89-91
东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中国沿海渔民世代开发经营此地。晚清时期,日本人侵扰东沙群岛,掠夺资源。经过艰苦交涉,晚清政府最终收复了东沙群岛主权,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开发建设东沙群岛。这一举动对捍卫领海权、维护民族利益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29.
崔在辉 《世纪行》2008,(9):46-47
在恩施市石灰窑,300年前就流行着赶女儿会的习俗。石灰窑原名“十个棚”。明末清初,这片土地还处于地远山荒,相传本无人耕种,时逢江河涨大水,人们苦于水灾,纷纷逃往高山,又值清政府实行“改土归流”政策,鼓励人们上山开荒.“永准为业”。因此,人们纷纷迁入石灰窑开拓田地,先后有张、薛、李、滕、杨、田、覃、曹、黄、王十姓人家在这里搭棚、  相似文献   
30.
贪则伪     
吴昊 《法制博览》2009,(2):37-37
贪官多戴假面具,表面廉洁,实际腐败;表面耿介,实际卑劣;表面是人,实际是鬼。越大贪,越如此。 以清朝李鸿章为例。对李鸿章的评价,史家说法不一,但他是贪官,而且是个十分伪善的贪官,大概不错。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沙俄利用沙皇尼古拉二世举行加冕的忌讳,以中俄共同防御日本侵略为借口,贿赂清政府特使李鸿章,签订《中俄密约》(又称《御敌互相援助条约》),条约共六条,最核心的内容即是允许俄国在我国黑龙江、吉林修筑直达海参崴的铁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