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篇
  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12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3篇
外交国际关系   33篇
法律   50篇
中国共产党   78篇
中国政治   138篇
政治理论   44篇
综合类   6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对黄炎培很重视。毛泽东认为,黄炎培“不仅在化教育界有地位,而且是经营工商业的民族资本家名代表”。(《毛泽东年语》中卷,第212页)还认为,”江浙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中心”,黄炎培等“为江苏民族资产阶级的一部分名代表,如果我们能够以正确的政策耐心地争取他们与我们合作,则对于争取整个江浙民族资产阶级集团以及整个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有很大的作用”。这项工作”是党争取民族资产阶级的一部分最重要的任务,把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提到党的策略原则的高度。”(《毛泽东年谱》中卷,第210页)由此可见,当初毛泽东对黄炎培的统战工作是下了大功夫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20世纪二三十年代“重农派”理论实践进行缕析,认为,尽管“重农”理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未能行通,但具有深沉的时代价值,特别是提出了至今仍不容忽视的重大课题——教育农民。没有农民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就没有中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将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3.
探讨新时期的剥削概念和剥削形式,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文章着重介绍、分析和评述了当代分析派马克思主义在这个领域持有的理论和观点,以期能够对现阶段的阶级、阶级结构、阶级意识,以及由此造成的贫富两极分化的严重现实和种类繁多的剥削现象、剥削形式,以及由此形成的剥削概念形成更加深入、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清中叶毗陵诗派的主要成员是“毗陵七子”、赵翼、钱维乔等常州诗人,他们与袁枚多有交往,其诗论在倡导性情、主张创新等观点上比较接近。但两派的区别也比较明显:虽同谓性情,袁枚将男女之情放在首位,而毗陵诗派更重伦理亲情及朋友之情;毗陵诗派更重诗品和人品,诗歌品格较好;毗陵诗派重学而性灵派更重才。毗陵诗派持论公允,在一定程度上有纠正性灵派弊端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潮起源于清末民初,以章太炎为精神领袖的“国粹派”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保守主义的文化团体,文化取向与政治取向的分离是“国粹派”和中国文化保守主义者的重要特征。五四时期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出现高涨,成为当时与反传统主义的西化思潮、马克思主义思潮鼎足而立的主要文化思潮之一,不仅五四时期中国思想界发生的几次大的思想文化论战都是保守主义的“东方文化派”和“学衡派”挑起的,而且他们的一些文章和著作发表或出版后都产生过巨大的社会反响。三、四十年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走向成熟,其标志是现代新儒家作为一个学派的形成。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及其代表人物主要是围绕“中西文化”、“新旧文化”和“西化与现代化”这样几个问题展开思考,并与反传统主义的西化派、主张俄化的马克思主义者进行争论的,他们的长处与短处,优点与缺点,理论建树与理论局限,也主要反映在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认识上。  相似文献   
6.
政党是代议民主最根本的必要条件,意味着:政党对于社会的存在发展具有莫大价值。但是,有一利必有一弊。政党对于社会的存在发展也具有相当大的负价值。不但所谓“小人”结成的图谋私利的政党——亦即宗派——具有负价值,而且所谓“君子”结成的图谋公利的政党也具有相当大的负价值。因为任何政党都同样是一些人为了实现共同的政治目标而结成的对另一些人——亦即反对者——进行斗争的团体,因而都同样是有排他性和封闭性,势必党同伐异,甚至形成所谓“政党分赃制”,严重违背任人唯贤的社会公正原则。这恐怕就是为什么古今中外众多思想家否定政党的缘故。  相似文献   
7.
王丽 《学习月刊》2013,(12):26-27
反致是国际私法领域颇有争议的问题,各国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对待它的态度也相去甚远。鉴于此,本文将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从反致问题在理论上的分歧入手,剖析其本质和存在价值,深入分析其现实状况,并对该制度的发展前景作一展望。一、反致问题在理论上的分歧关于反致制度的设置与否,国际私法理论界一直存在两种对立的观点:赞成派和反对派。总体而  相似文献   
8.
连淑娇 《学理论》2012,(22):42-43
笔者从乡村建设派的政治主张及其外界对其的批判着手,论述了乡村运动的不足之处、乡村运动终结的历史原因、乡村建设运动的进步意义.指出乡村建设运动虽然已经沉寂了半个多世纪,但这场运动所积累的经验和教训,对后来者的实践仍有着积极的启示和重要的指导作用,应该好好运用到如今正在展开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  相似文献   
9.
以霍米亚科夫、基列耶夫斯基、阿克萨科夫兄弟、萨马林等为代表的斯拉夫派,形成于19世纪30年代末。斯拉夫派是在与以恰达耶夫等为代表的西方派的争论中形成的,他们反对西方派提出的西化路向,主张维护俄国的东正教传统与农村公社,认为俄国的现代化道路具有独特性。斯拉夫派对俄国现代化出路的探索,构成了白银时代宗教哲学现代化出路探索参照的重要一维。正是基于对斯拉夫派现代化出路探索局限性的认知,白银时代宗教哲学走上了独立的探索路向。  相似文献   
10.
于丹 《世纪桥》2013,(12):8-10
东北地区的朝鲜民族是19世纪中叶以来从朝鲜半岛迁入我国的,至20世纪三年代初,已达130余万人。这些被迫离开故土的朝鲜人,以东北为基地,积极开展民族独立解放运动和共产主义运动。东北地区朝鲜共产主义团体随之产生。产生之后的朝鲜共产主义却有着不同的派系之争加速了瓦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