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篇
  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12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3篇
外交国际关系   33篇
法律   50篇
中国共产党   78篇
中国政治   138篇
政治理论   44篇
综合类   6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1.
20世纪50年代,在台湾思想界,围绕五四新文化的历史评价与中国新文化的发展方向问题,国民党官方、现代新儒家,以及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展开了持续的论争.国民党官方将五四新文化看作是在大陆失败的罪魁祸首;现代新儒家肯定五四的民主与科学理想,但反对五四新文化对待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态度;而自由主义派则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一边反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一边反击新儒家的文化批判,三方构成一出颇具复调色彩的文化论争,并对当代的台港思想界形成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2.
李广琼 《求索》2013,(7):98-100
在学衡派身上,透射出伦理道德与文学批评的纠缠与胶着。他们坚持道德为宗的文学批评原则,主张"义理之学"与"以理制情"。这种倾向受传统文论和新人文主义的双重影响,究其实质,所提倡的"道德"不是"文以载道"的"道",而是新人文主义所标榜的"一"。学衡派对于文学的道德标准与艺术标准的理解,反映出他们思想深处的矛盾和困惑,是一个时代关于文学批评思考的缩影。  相似文献   
113.
章梦婷 《思想战线》2013,(Z1):220-221
可能我们更多的人,都更愿相信第一个故事,因为我们都向往美好。但我们却忘不了被李安包裹在如此美丽的糖衣之下的残忍的第二个故事,因为那更真实。科学解决的是外在的问题,而宗教解决的是人内心的问题。你的选择就是你的信仰。  相似文献   
114.
胡芊 《求索》2012,(6):51-53
七月派小说是中国现代小说的一个重要流派,形成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路翎、丘东平、彭柏山、冀汸等为其优秀代表。胡风是七月派小说写作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七月派作家以浓郁的忧患意识,描绘了由时代的压迫、社会的苦难和灵魂的创伤交织着的人生图景,主张注重主观感情的渗入和人的精神世界的描写,其作品注重表现人物强悍得近乎疯狂的原始生命力,充分体现了胡风揭示精神奴役的创伤、发扬主观战斗精神的文艺理论。然胡风文艺思想深受俄国文艺思想和日本文艺思想的影响。所以,七月派小说写作充分体现出了域外文艺思想影响的痕迹。理解这一点是把握胡风文艺思想及七月派小说写作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15.
李良旭 《廉政瞭望》2012,(10):66-66
一 弗洛伊德是英国公认最伟大的表现派画家。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想请他给自己画一幅画。于是,她派皇室大臣去请弗洛伊德到皇宫里来。  相似文献   
116.
金鑫 《法制与社会》2012,(27):282-283
恶法非法与恶法亦法两大命题之对立是自古以来法学界的一大重要争论点,这个问题贯穿了几乎整个西方的法律思想史,围绕着这一争端,产生了各具特色的法学观点或法学理论体系.而其中的许多理论至今依然极具法学理论研究价值.甚至可以说,由于对这一法学理论问题的争议引导了很大一部分当代主流的法律思想的产生.本文拟通过西方思想史上“恶法非法”之争的几个发展阶段、代表人物及其观点、立场的简要介绍,对这场至今未有确定结论的争端对当代社会的法律制度和法律思想带来的巨大影响做出简要评析.  相似文献   
117.
于丹 《世纪桥》2013,(9):8-10
东北地区的朝鲜民族是19世纪中叶以来从朝鲜半岛迁入我国的,至20世纪三年代初,已达130余万人。这些被迫离开故土的朝鲜人,以东北为基地,积极开展民族独立解放运动和共产主义运动。东北地区朝鲜共产主义团体随之产生。产生之后的朝鲜共产主义却有着不同的派系之争加速了瓦解。  相似文献   
118.
黄万机 《当代贵州》2014,(17):55-55
正康熙中叶,山东诗人田雯出任贵州巡抚。他体恤民情,革除弊政,振兴文教,做过不少实事。尤其折节下交贵阳青年诗人周渔璜,结为忘年诗友,谈谐不禁,一时传为佳话。田雯(1634-1704),字纶霞,号山薑,山东德州人。清初著名诗家,与同邑诗家王士桢(号渔洋,"神韵派"创始人)齐名,著有《古欢堂集》、《黔书》等诗文集。康熙三年(1664年)中进士,六年(1667年)考授秘书院中书舍人。二十六年(1687  相似文献   
119.
现代主义文艺思潮是海峡两岸作家在二十世纪遭遇的最具影响力的异质文化。五四新文学时期,20年代末30年代初曾鸣响过现代主义诗歌的声音,新感觉派小说也曾引起人们的瞩目。就整体格局而言,五四新文化运动就是在东西方文化撞击中蕴育新生的,近代以来的知识分子总是不断地向国外寻求建构新文化的动力。鲁迅在对传统文化的反省解剖基础上对外国文化采取一种开放态度,主张“拿来主义”,提出对外来文化应有一种雄大的“汉唐气魄”,有一种“放开度量,大胆地、无畏地,  相似文献   
120.
彭匈 《人事天地》2015,(3):47-48
中华民族有无数的文学瑰宝。从古代一路数下来,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等。清道光年间,中国文学又出现了两个著名的流派。一是安徽的桐城学派,一是广西的临桂词派。桐城学派发祥地尽管是在安徽,但其七位主要人物也就是所谓"桐城主将"之中,排前三位的却是来自广西的朱琦、龙启瑞和王拯。排第四位的是湖南人曾国藩。文学史上又把他们三位与另外两位广西人吕璜、彭昱尧合称为"岭西五大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