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1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13篇
中国共产党   32篇
中国政治   61篇
政治理论   23篇
综合类   1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61.
《学理论》2017,(10)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沟通人类社会和自然的桥梁,人化自然的秘密就在人类实践(劳动)当中,卢卡奇的社会存在本体论与历史唯物主义不谋而合。在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指导思想下,我国的经济发展,生态建设,教育改革必将蒸蒸日上。  相似文献   
62.
理解社会主义意识与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关系问题,必须坚持终止思辨的原则,坚持依靠社会主义整个运动并对其具体分析的原则。依据这两大原则,可以证明,社会主义意识与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关系是相互决定的关系。这是被社会主义社会诞生史和改革史证明了的结论。  相似文献   
63.
公和私是表达事实存在的中性名词.公和私的关系有差异、对立、统一、合一等多种形态.把公私与善恶分别对应联系起来是仅限于公私截然对立时才成立.私是个人的社会存在和认识局限所必有,它可以成为社会发展之公的动力,而大公无私是对私的升华和超越.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把握公和私在差异中的统一是现代社会的特点,科学的公私观则是解读中国改革的钥匙.  相似文献   
64.
多管齐下推进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大学生价值观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是当前我国的社会现实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这种社会现实既有大学生家庭的环境,学校的环境,也有社会的环境。  相似文献   
65.
社会思想意识是一定社会存在和利益关系的反映,它既是社会发展状况的必然反映,也是一定思想文化传统的延续。分析社会思想意识,不是了解社会成员个体或某些人群对一些政策、事件或问题的具体认识和看法,而是对决定这些认识和看法的深层次的观念形态的把握。社会思想意识是社会发展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它的现状和走势将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6.
本文从法和法律的本源和本体上论述法(社会自在的法权关系)与法律(制定法)的区别,指出由经济关系所派生和决定的法权关系(实际的权利义务关系),是自然形成的客观社会存在。法权关系(客观法)是经济基础与其上层建筑中的法律(主观法)之间的中介。经济关系、法(法权关系)与法律这三者之间,是本质内容、本质形式和外在形式的关系。  相似文献   
67.
姜丽红 《理论文萃》2006,(2):58-62,64
政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是人作为有限的社会存在无法独自生存而不得不与他人发生关系而必然产生的。“从本质上讲,政治是为人的幸福和人的发展而存在的,政治的最高理想是人间善的生活。”①而在现实的政治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利益冲突、现实条件的制约以及某些人性弱点的暴露把“追求人间善”这种政治应有之意掩盖甚至扭曲了。世俗社会的纷繁复杂也使这种追求不可能明朗清晰的呈现,于是,它渐渐地被人们疏忽或者遗忘了。而在另一种被纯净了的社会中,这种政治的追求被完整地凸显出来,这种纯净的社会就是历代思想家们作为他们的政治理想所描述的“乌托邦”,透过这种纯净没有杂质的社会,我们更能透析政治生活的意义。而这种“乌托邦”的理想社会尤以古希腊柏拉图的“理想国”为代表。本文就试图以此为例,探析一下在政治思想家们的理想社会中所体现的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68.
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意识理论,是我们认识法律意识的本原问题以及法律意识与法、法律现象关系问题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经典意识思想既具有普遍意义,又具有特殊意义和时代价值。马克思主义经典意识理论,不仅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认识法律意识问题的哲学基础,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对于我们如何认识法律意识的本原、法律意识与社会存在、法律意识与法律现象、法律意识的作用等问题都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9.
俞国良 《人民论坛》2011,(8):170-171
不同于"70后"、"80后",不同的生长环境、社会定位、所受教育等决定了"90后"在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上的特立独行,"非主流"的称谓也反映着"90后"存在着自我认知与社会认知之间的矛盾,在彼此包容理解的基础上,要正视"90后"所面对的压力,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70.
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推进此工程说慢也慢。核心价值观要得到全社会公认,深入到各个角落,覆盖到方方面面,化为形影不离、无所不用的标准规范,往往需要一个漫长过程。今天大家还记得的"仁义礼智信",就经过了封建宗法社会的千年灌输,"修齐治平"的反复锤炼。推进此工程说快也快。非常时期的特殊社会存在,相对比较容易凝聚和形成共识,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