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9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3篇
外交国际关系   37篇
法律   91篇
中国共产党   80篇
中国政治   121篇
政治理论   43篇
综合类   6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寻衅滋事罪源于流氓罪中的寻衅滋事行为.信息网络的普及使传统寻衅滋事犯罪呈现出新的态势.网络型寻衅滋事行为是否构成寻衅滋事罪的关键在于信息网络空间能否属于刑法意义上的公共空间.信息网络空间具有公共属性、开放属性、传播属性以及场所属性,这些特征与法律上规定的“公共场所”所具有的特征极其相似.将信息网络空间认定为公共场所符合时代发展对于打击新型犯罪的要求.  相似文献   
62.
《北京观察》2016,(11):4-4
10月26、27日,市政协召开2016年记者和通讯员培训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网络空间治理等重要讲话精神。市政协常委、北京市记协主席梅宁华就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相似文献   
63.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给隐私权的保护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与传统的隐私权相比,网络空间隐私权具有新的特点并且其侵权形式更加多样化,为此,对网络空间隐私权的含义和内容需要加以明确界定.世界各国目前对网络空间隐私权的保护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行业自律模式,一种是以欧盟为代表的立法规制模式,两种模式,各有所长,值得借鉴.我国对网络空间隐私权保护基础薄弱,应借鉴发达国家立法,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网络空间隐私权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64.
王健根 《人民公安》2008,(22):28-31
10余名大学生,有的在读,有的刚参加工作,他们之间大多数并不相识,但为了“一夜暴富”的共同梦想,他们通过虚拟的网络空间“结识”,以自己所掌握的学识,组织实施了一系列的“非法入侵”行动。  相似文献   
65.
网络社会组织是网络空间治理的关键主体,互联网技术对网络社会组织的存续及其治理作用的发挥至关重要。基于技术—控制论学派的理论观点和分析框架,选择浙江省温州市为研究个案,从媒介对人的影响、媒介对社区的影响、媒介对社会的影响三个维度探究网络社会组织参与网络空间治理的内在逻辑。研究发现,互联网技术通过在微观上重构场景—角色关系、中观上重构社区关系、宏观上重构国家—社会关系来影响网络社会组织参与网络空间治理。  相似文献   
66.
67.
美国凭借在技术创新、产业引领与规则制定等方面的优势,长期掌握网络空间主导权。随着国际力量格局变化,网络空间权力的争夺加剧,给美国网络空间主导权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是在中美战略博弈大背景下,网络空间已成为双方竞争的重要场域。为继续保持网络空间优势、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美国政府从调整理念、强化实力优势和谋求制度性权力三个维度着手,不断探索巩固与强化网络空间主导权的新举措,相关动向对网络空间未来发展与力量格局均将带来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8.
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多元性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课题。提升网络空间话语权,占据话语制高点,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意义重大。文章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空间话语权运行态势进行分析,探讨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空间话语权的因素,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网络空间话语权建构的恰切之道。  相似文献   
69.
网络空间已成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深化科研和教学的新场域。新时代网络空间治理必须进一步明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批判错误思想言论、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推动网络道德、法治建设和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使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提升政治素养、网络学习能力、信息研判能力、理论阐释能力和网络交往能力等,自觉担当起在网络空间治理中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70.
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舆论的发生逻辑,它打破了现实中的诸多障碍,为人们政治互动提供了—个自由而便捷的空间.曾经静默且彼此隔阂的公众声音,开始在网络空间中汇集和展示,随处可见的网络舆论,正在成为社会赖以生成的重要信息源,广大民众不再是“沉默的大多数”,而是异常活跃的“新意见阶层”。特别是在市民社会不够完善,参与渠道不够畅通的中国,人们更能感受到网络舆论政治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