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8篇
  免费   8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6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50篇
中国共产党   162篇
中国政治   200篇
政治理论   48篇
综合类   69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中国历来重视道德建设,有着丰厚的道德文化传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十四大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公民道德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日益深入人心,为人民服务精神不断发扬光大,崇尚先进、学习先进蔚然成风,追求科学、  相似文献   
112.
李泽影 《中国妇运》2004,(10):15-16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共同的社会实践基础上孕育和发展起来的,是一个民族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想情感等方面的综合反映。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这个民族精神。”在党的十六大精神指引下,四川省妇联结合妇联工作联系妇女、联系家庭、联系群众的特点,发挥优势,找准切入点,以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为有效载体,通过贯彻实施《公民道…  相似文献   
113.
由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与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中华美德教育行动"师资培训班于2004年7月5日至7月13日在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成功举行.本届培训班的学员由来自北京、黑龙江、山东、江苏、湖北、湖南、四川等地的四十余名中小学校长、老师组成,作为主办方之一的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派代表参与了本届培训班的组织工作.本届培训班以中华美德中的"廉耻"为主题,与前两届的"礼"、"义'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系列.  相似文献   
114.
胡昌方 《民主》2013,(7):57-57
陈毅同志有诗曰:"有草名含羞,人岂能无耻?"作为为官者,更应有颗"羞耻"之心。"羞耻"之心乃亲民爱民的生动体现。电视剧《焦裕禄》中有这样一个镜头:焦裕禄一到兰考,正值无数灾民"大逃亡"。此情此景,使这位新上任的县委书记百感交集,他对县委一班人说:"党把这个县36万群众交给了我们,我们不能领导他  相似文献   
115.
116.
贪婪、自私、少德和互害的人性想象,是公民“袁厉害”遭受恶意推测的一个观念基础,也是产生美德与法律互相伤害的人性根源.注重扬善、以培育美德为根本目标的古代法律,倒逼现代法律不应只专注抑恶,放弃甚至苛待美德,而应善待维系和支撑社会团结进步的美德,承担抑恶扬善的整全使命.  相似文献   
117.
贪字怎么写     
板桥霜 《廉政瞭望》2014,(15):74-74
《论语》有这样一件事,子张请教孔子:“一个怎样的人才可以从政?”孔子答:“遵行五种美德,摒弃四种恶习,就可以去了。”孔子所说的五种美德.其中一项就是“欲而不贪”。  相似文献   
118.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人们最基本的生存环境。党员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提高自身家庭道德修养,从细微处做起,从身边做起。要树楷模、作表率,当引领者。党员干部既是国家公职人员及行使公共权力的干部,又是社会大家庭的普通成员及家庭小社会的构成因子。党员干部也是人,有血有肉有情感,因此,党员干部爱自己的爱人理所当然。但是也正因为是党员干部,所以在处理夫妻关系上必须把握三点。  相似文献   
119.
正法治中国是指法治主体在法治信念与法治精神的导引下,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制约法治的客体,实现全体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通过提升中国在全球的法治竞争力实现国家发展的根本价值。一、法治中国的主体维度1.法治自觉。指社会主体对法治的认识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应有的高度并从一种知识发  相似文献   
120.
16世纪英国虔诚的天主教徒和人文主义者托马斯·摩尔在他的不朽之作《乌托邦》中提出了快乐哲学,对"完善心灵"和"享受快乐"是否相融进行了探讨,认为"美德"和"快乐"不仅相融,而且可以相互促进。《乌托邦》快乐哲学的提出是人文主义者摩尔结合信仰和理性对宗教真理进行探索的结果,反映了摩尔重视现世生活的人文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