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3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2篇
各国政治   20篇
工人农民   7篇
世界政治   28篇
外交国际关系   43篇
法律   249篇
中国共产党   249篇
中国政治   392篇
政治理论   248篇
综合类   28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中国近代史上的先哲们提出了许多关于中西文化如何结合的著名口号或原则,但只有孙中山先生关于“将取欧美之民主以为模范,同时仍取数千年旧有文化而融贯之”的论述,才真正解决了中西文化结合的最佳范式问题。  相似文献   
992.
澜清 《思想战线》2005,31(3):60-64
分类是人们认识事物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对事物的认知可能由于分类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结果。本体论承诺是一种通过“物与词”的对应关系,来寻找事物根源和本质联系的方法,这种分类方法能够让持不同分类方法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得到共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993.
从学科视野研究科学发展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现的一个重要维度。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全面发展的科学理论,蕴涵着丰富的理论智慧和科学精神。本栏编发五篇笔谈文章,探讨了科学发展观的学科思想、学术指向和学科精神,阐发了当代中国发展哲学等学科的理论旨要、范式转换、学术任务和发展思路问题。旨在深化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研究,推进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994.
王晶宇 《河北法学》2007,25(12):182-186
支配与正当性之间的关系构成了《中国法学向何处去》一书讨论的主要脉络,从语义分析的视角看,在现代化范式与其批判之间,存在着二种不同的对中国法学研究进路的理解.对现代化范式批判的再反思,对中国法律理论图景的再认识,是推进这一讨论的最好方式.  相似文献   
995.
毛剑 《理论学刊》2006,(3):110-111
无论就思想渊源还是就研究派别而言,新马克思主义都是当前文化研究中举足轻重的一维,其中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促成了文化研究中的“葛兰西转向”。这种转向结束了文化主义与结构主义的范式之争,为文化研究开始建构一种摆脱还原主义和本质主义的新的理论方法和模式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996.
泰罗是古典管理时期的开山鼻祖,其提出的"科学管理原理"在管理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从管理学说和管理学理论的历史演进的角度看,泰罗科学管理思想有三大贡献:一是开创了公共行政学的管理主义研究途径;;是挑战了传统的经验管理范式;三是注重组织管理由工具理性向社会理性的转型.  相似文献   
997.
中国经济法研究范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经济法理论研究存在着严重的范式危机.热衷于调整对象之争,而难以跃出大陆法系板块思维束缚的樊篱;迷恋于国家权力情结,而忽视了经济法与市场经济的内洽性及其与私法的相容性;陷入了经济学的帝国主义阴影之中,而无法构建经济法学自身的话语体系.经济法理论研究的拓展亟需研究范式的转型,实现从"调整对象"--"对象调整"、"权力-市场"--"市场-权力"、"经济-经济法"--"法律-经济法"的范式转换.  相似文献   
998.
从托马斯·库恩创造性地使用"范式"理论以来,我国社会科学领域就对这一概念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和使用。在借鉴他们经验的基础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也开展了对"范式"的研究和运用。通过文献资料分析可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范式研究已经从尝试引入范式概念的阶段发展到系统科学地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理论的起始阶段。今后,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研究应当朝着优化科学共同体、增强学科信念、完善理论和框架、厘清学科方法系统以及慎言范式转换这几个方面优化构建。  相似文献   
999.
"语境"概念从语言学传播到各个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在其他非语言学领域的运用频率远远超过语言学,业已成为一个被学术界普遍使用的学术用语。语境的传播现象之下蕴含着学术研究的思潮转向、思维方式的变革,以及语境理论的变异和丰富。推动语境传播的动力,表层上是人文社会科学的语言学转向,不过语言学转向内部经历了从排斥语境到转向语境的曲折历程;深层上则是学术界的整体主义思潮,是对个体主义、还原主义和本质主义的反拨。在这场广泛的传播中,语境也从作为言语环境的语言学概念,变异为多重内涵的普遍学术用语,甚至成为学术研究的一种深层的思维范式和研究方法,发展了方法论、本体论和认识论层面的语境理论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