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27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3篇
各国政治   95篇
工人农民   24篇
世界政治   8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1篇
法律   458篇
中国共产党   655篇
中国政治   987篇
政治理论   476篇
综合类   704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114篇
  2015年   165篇
  2014年   358篇
  2013年   298篇
  2012年   307篇
  2011年   280篇
  2010年   284篇
  2009年   251篇
  2008年   240篇
  2007年   158篇
  2006年   150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期刊编辑职业道德认知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期刊编辑职业道德是编辑工作者在期刊编辑出版过程中应遵循的行业自律和道德规定。它是职业道德要求与编辑职业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既符合社会道德的普遍要求,又具有编辑职业的特征。它也是编辑工作者应具备的生活、工作准则以及行为规范。期刊编辑职业道德的基本认知特征有:真诚守信、公平公道、爱岗敬业、进取创新、甘于奉献、尊从宽容、严谨为学。  相似文献   
22.
公共权力效力大、分布范围广,几乎涉及社会各个角落;作用范围广,涉及到整个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再加上行使公共权力的主体数量多,水平参差不齐,这一系列因素增加了公共权力发生异化的可能性。因此,对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我国来说,如何防止公共权力的异化便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23.
张涵 《研究与交流》2007,(2):21-23,29
本文通过对一个女研究生案例的分析与评论,探讨了如何用认知领悟的方式来调整来访者的认知模式,从而达到心理和行为的双重变化,使心理咨询的目标得以实现;同时,对本案例中所反映出的当代婚恋价值观的某些误区和迷失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24.
曾凤英 《各界》2007,(6):62,67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重要的它是人类的一种认知现象。文章从文化认知的角度来解读英语隐喻,并提出英语隐喻的翻译策略,认为:英汉存在文化交织的隐喻应采取异化翻译;英汉存在文化鸿沟的隐喻应考虑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相结合;英汉存在文化冲突的隐喻应采取归化翻译。  相似文献   
25.
本文认为,当前中欧关系的核心问题在于欧盟对华认知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包括:经济上不愿再将中国视为发展中国家,而是将中国视为可能对其造成潜在威胁的竞争者;政治上对中国未能向欧洲价值观靠拢感到失望和焦虑;在安全问题上欧盟出现"美国化"趋势,即在"防范"中国崛起问题上,与美国的共同语言开始增多。欧盟对华认知发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中欧双方实力对比和相对地位有变、美国对欧盟影响力增强。欧盟对华认知变化已导致欧盟对华政策出现一定调整,对华经贸政策更趋保守、更具防卫性和保护性,在能源安全、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全球性议题上强调所谓"中国责任论"等。未来中欧关系的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欧盟对华政策调整的方向和力度。  相似文献   
26.
张晓君 《河北法学》2006,24(4):76-79
商事仲裁的自治性和其价值功能决定了国家司法权力干预的必要性和限度.国家司法权力的干预因仲裁自身的缺陷和司法权对秩序和公正的价值确立而获得正当性.司法权对仲裁的干预存在着三个阶段、二个层面和三项内容的维度.  相似文献   
27.
星座文化下青少年的心理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舟 《青年探索》2004,(2):39-41
星座文化是青少年流行文化的一种形式。星座的流行反映了青少年自我认知、人际交往、信念系统等心理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来自外部的压力和传媒的共同作用结果。通过分析星座在青年群体中流行的原因,了解青年社会化过程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引导青少年健康心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28.
杨晓梅  叶桂伟 《学理论》2010,(11):90-92
人是多维度的存在,意识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维。以意识维度建构的人为意识维度的人,它由经验(或体验)及意向中的意识构成。但意识维度的人又必须依赖体历,必须朝向当下的实在界而获得存在的前提、可能和意义。  相似文献   
29.
李妍妮 《前沿》2010,(14):167-169
隐喻作为一种最常用的修辞手段在广告语言中被广为使用,因此大多数的学者对于广告语言中隐喻的研究仅停留在修辞学的基础上。然而,认知科学的发展对隐喻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现象,它从根本上讲是人类思维的一种方式,广告人正是通过隐喻这个载体将产品的信息更有效地传递给了消费者,从而达到促进营销的目的。本文在前人隐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力求深入探讨隐喻的认知性在广告语言中的作用及其对营销策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30.
刘文 《求索》2007,(10):189-191
认知诗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来自于认知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而这两个学科则构成当今认知科学的主要内容。认知诗学基于一系列与认知有关的语言结构与语言运用理论,试图把这些理论模型应用于文学文本的研究,以找到能把文学研究与语言和心智研究接通的方法。认知诗学虽然能为具体文本的分析和阐释提供新方法,但认知诗学的主要目的却在于:用于语言研究的认知框架如何可以用于建立语言理论与文学理论之间更密切的相互关系,从而把文学话语放在更宽的意义生产过程之中来考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