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0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篇
法律   86篇
中国共产党   45篇
中国政治   148篇
政治理论   49篇
综合类   11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英汉两种语言的国俗语义差异,主要是因为英汉民族的风俗习惯、历史文化背景及其所处的地理环境的不同而造成的.要熟练地运用英汉语言,必须弄清这些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并以此为切入点进行比较研究,才能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42.
Li Haiyan 《法国研究》2010,(3):99-100,78
语义距离的感知是自然语言处理(TALN)的关键。本文结合奎廉的语义网络以及 HNC(网络层次概念理论)的五元组思想和逻辑符号体系,介绍了一种法语文本处理的语义计算方法。诚然,该方法感知的语义距离只能是近似的和模糊的,但它却能在一定程度上使计算机更智能地处理自然语言。  相似文献   
143.
孙丽珍 《学理论》2013,(17):205-206,225
在现代汉语当中,动词"打"是一个很特别的词,意义丰富且庞杂,使用广泛。它是《现代汉语八百词》、《现代汉语词典》和《汉语大词典》等权威性辞典所收录的词义项最多的一个词条。其用法复杂。汉语"打"字的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所以对它的研究便也有章可循。从语义引申,多义范畴与词语组合能力三个方面分析出"打"字的意义及其变化,以开辟"打"字研究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144.
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的交际功能根本上取决于对意义的理解.美国哲学家戴维森在批判继承知觉外在论和社会外在论的基础上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三角测量的语义外在论",他认为,人的信念内容和言语意义依赖人、他人及其共享世界之间的三角浏量,即决定人的信念内容和言语意义的因果相互作用不仅发生在相似生物之间的社会环境中,而且还发生在这些相似生物所处的物理环境中.根据这种语义外在论,一方面,外部世界的事件和时象是引起人们言说和思想的内容;另一方面,人际之间的交流,社会的语言实践,也是思想和语言内容的构成要素.意义是社会性的,是公共可获得的.  相似文献   
145.
斯特劳森在《论指称》中创造性的提出了三分语义论,并且对表达式进行了功能性上的划分。这不仅是指称理论的重要内容,更是理解他后期思想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6.
预设分析已被语言研究者广泛应用,但是,目前的语言研究中存在着将预设与预测、先设、断言等概念混为一谈的现象,在预设的改写方面也存在着随意的现象,理清这些概念有益于预设理论的完善,也有益于语言分析的完善。  相似文献   
147.
刑法不是保障法,刑法具有鲜明的"事先法"特征。从罪刑法定的实质侧面看,刑事立法的事先价值判断决定了刑法不是保障法。刑法保障法存在语义误读之嫌,刑法的正义价值要求刑法与其他部门各司其责、平起平坐。我国的犯罪概念的立法模式是"定性+定量",定性和定量分别表明了刑法的"事先性"与"克制性"。刑法的边界是"人类行动的自觉结果",在原初意义上具有"事先性"。  相似文献   
148.
补语是"得"字句的常规焦点,根据作补语的"NP+VP"主谓短语的语义指向的不同,把"(S+V得+NP+VP"句分为二大类五小类,并对各类句子进行分类描写,分析其内部语义关系.  相似文献   
149.
人类学中的观察与理论预设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陈庆德 《思想战线》2005,31(1):13-20
观察的前设性条件是观察的形式和结构的问题,观察既是人类学的第一要务,又是把知识托付给视觉模式或"盲人"的认识方式,而问题的提出往往是从理论预设开始的。认识是对现实世界的概念的占有,通过这一特殊的方式与现实世界沟通。预设则需要我们在理论总问题的领域内,采用与之相匹配的术语提出问题。理论预设的追问从根本上提出的是语境问题,展现的基本事实是:人类学的根本要义并非"客观"事实的描述或说明,而在于理解。即个别的东西在整体中被理解,整体的东西通过个别的东西来理解。理论预设确定了理解的先行结构,使任何"解释"都以"现在的状况"为基础而展开。  相似文献   
150.
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处置重在预防,避免社会纠纷酿成严重危害社会的恶性事件。而群体性事件初期处置的行动逻辑正是最终形成严重后果的重要原因,因此,厘清初期处置的行动逻辑和重构该逻辑预设,则是防止群体性突发事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