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5篇
  免费   23篇
各国政治   30篇
工人农民   8篇
世界政治   16篇
外交国际关系   59篇
法律   90篇
中国共产党   179篇
中国政治   332篇
政治理论   119篇
综合类   28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词汇法是语言学理论,特别是语言习得理论发展的产物。它是以词组为教学单位的语言教学方法。词组,即顸制的语块,在外语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2.
"感冒"是常见的流行病,可是任何一部古代中医典籍中都没有"感冒"一词,原来,"感冒"这个常用语不是医学术语,而是来自官场,是一个官场专用语.  相似文献   
113.
委婉语是人类语言使用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范畴化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它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再范畴化这一认知特征。在范畴化认知理论的基础上,拟从认知视角讨论委婉语再范畴化的特点。再范畴化为研究委婉语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基于再范畴化理论尝试从三个方面阐释委婉语的再范畴化认知条件,进一步说明再范畴化是委婉语一种重要的构成方式。  相似文献   
114.
人权漫谈     
一般认为,人权概念最早出现于西方。古代希腊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公元前496一约公元前406年)的作品中就首先适用了“人权”一词。西塞罗以永恒、普遍的自然法则为前提推导出了人类自然平等的法律人权观。他在《法律篇》中提出,应把共享法律的人们看作是同一国家的成员。主张奴隶也能成为国家的一分子,在罗马征服地区的各族人民都应享有平等的公民权。不过,在古代,并没有形成人权思想体系,权利内容的具体特征也并不清晰,与人权有关的思想是分散的、零碎的。  相似文献   
115.
赵瑞雪 《学习月刊》2009,(10):31-31,8
爱伦·坡在他的作品中特别是诗歌创作中总会涉及到女性的形象,这些女性通常都是美女,而最令人悲伤的莫过于这些美女角色在作品的开始或不久以后就死去,《乌鸦》中的丽诺尔就是一个典型。  相似文献   
116.
“司法腐败”的提法这几年在媒体上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虽然其用意在于揭露和打击司法中的腐败现象 ,维护司法公正 ,但由于其语域范围过于宽泛 ,在实际使用中产生了不好的社会效果。一、“司法腐败”的提法不够准确“不被制约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腐败是权力的腐败 ,制约是对权力的制约。制约权力防止腐败的对象应是权力和掌握权力的人。近几年来 ,媒体在论述“司法腐败”时 ,也都是以个别案件的枉法裁判和个别法官的不廉行为为根据的。而“司法腐败”把权力腐败与权力部门相混淆 ,把个别人的腐败行为与司法制度的需要完善相混淆 ,是从个…  相似文献   
117.
在澳门回归前夕,本人有幸到澳门对暨南大学澳门某专业硕士研究生班进行英语教学,本文着重谈谈这个特殊群体汉译英中的族际语,并通过它对澳门文化略见一斑。  相似文献   
118.
沈兆文 《青年论坛》2009,(5):123-125
认知语境观揭示语义推理的认知心理依据和心理状态,语篇理解是一个”认知一推理”的动态化过程。认知语境及其在此基础上的预设在语篇处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揭示了语篇理解的认知心理依据,解释并制约着语言的表达与理解。本文从认知角度分析认知语境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从而指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预设,建构合适的语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速度。  相似文献   
119.
踏青诗语     
“东湖春畔柳丝长,满苑飞花乱夕阳。何处祓除女儿散,来过流水郁金香。”这首题为《上已看花次韵》的七绝,系明代“四杰”之一杨基所作。前两句写景,描绘了一幅春光明媚的动人画卷;后两句叙事,把我们带入上已(一种旧俗节日)的踏青场面。  相似文献   
120.
庞敬春 《世纪桥》2008,(2):134-135
语域由语场(Field)、基调(Tenor)、方式(Mode)三个因素构成,具体的话语语境要求这三个因素的统一、协调,也就是语言使用的得体性原则(Appropriateness)。解构主义对语言与逻各斯中心主义的解构恰恰在语言变体的“不得体”中得到了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