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19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30篇
中国共产党   271篇
中国政治   314篇
政治理论   143篇
综合类   14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20世纪30年代中期,学者郭湛波在其专著《近五十年中国思想史》中,论及李大钊在近代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位置时说:"李先生是研究历史最有成绩的人,也是唯物史观最彻底最先倡导的人;今日中国辩证法、唯物论、唯物史观的思潮这样澎湃,可说都是李先生立其基,导其先河。"  相似文献   
102.
宗寒 《求是》2011,(23)
王天玺同志的《文化经济学》(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8月第1版),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和辩证法为指导,剖析文化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关系,揭示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视野宏大,立论公允,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现  相似文献   
103.
陈思炳 《党政论坛》2009,(19):53-54
最近,听到一位市委书记在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上说:“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既要能坐得住,学得进,善于思考;又要能下得去,走得勤,善于调研,这样才能干好工作,”我认为,这位市委书记的话道出了领导工作“坐”与“走”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04.
张一兵 《唯实》2000,(7):20-22
科西克是前东欧著名的新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在《具体辩证法》一书中说:“战后马克思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最主要的哲学论战是围绕总体性问题展开的”(见科西克:《具体辩证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第42页。以下凡引自该书,只注页码)。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与青年卢卡奇相比,科西克对总体性的思想起源作了历史性分析。他认为,近代思维中,特别是斯宾诺莎的能动与被动的自然概念里,已包含了总体范畴;而德国古典哲学则对总体性概念作了最详尽的讨论,并使这一规定成为“在论辩中区别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中心概念”(第21页…  相似文献   
105.
詹鹏 《传承》2011,(30):32-33
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有一段名言:"不研究和不理解黑格尔的全部逻辑学,就不能完全理解马克思的《资本论》,特别是它的第一章。"当然,这也不是说,不理解黑格尔的辩证法,就根本不可能理解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和《资本论》。但是,理解了黑格尔的逻辑学,特别是他的辩证法思想,可以使我们更懂《资本论》中各范畴间的辩证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马克思的《资本论》。  相似文献   
106.
长期以来,部分马克思主义者将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仅仅视为唯物论和认识论的经典论著,认为其在《哲学笔记》中也只是解读了辩证法,Э·B·伊里因科夫对此进行了批驳。他认为,对列宁哲学思想的研究,应把握列宁哲学思想的总体性原则。针对Л·Ф·伊利切夫等人的批评,伊里因科夫首先对世界观进行科学分析,得出辩证法即是科学的世界观的论断,然后引入逻辑概念——辩证法通往现实世界的桥梁,架构起辩证法、逻辑学、认识论三位一体的思维体系,从而深化和丰富了蕴含在列宁哲学中的"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三者同一"的深刻思想。  相似文献   
107.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科学社会主义是发展着的理论,运用它的原理必须以运用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根据新的实践发展理论。列宁提出,无产阶级在建设新制度的进程中,面对新出现的问题必须勇于"自己来找出路",并推进理论的发展。经典作家的思想和理论对于当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启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8.
亨利·列斐伏尔、大卫·哈维是对“空间生产”问题做过深入系统研究的“双子座”,长期以来,学术界把列斐伏尔和哈维看作是“空间生产”思想发展史上的“两座高峰”。但笔者认为,列氏和哈氏两位大师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在各自的研究中都不约而同地“回归”到马克思的著作中去不断吸收和汲取营养。因此,与其说列斐伏尔和哈维是“空间生产”思想发展史上的“两座高峰”,不如说卡尔·马克思、亨利·列斐伏尔与大卫·哈维是“空间生产”思想发展的“三个阶梯”,因为他们三者之间是一脉相承的三阶递进关系。深入发掘马克思、列斐伏尔和哈维“空间生产”思想发展和衍化的内在逻辑,其意义不仅在于理论史、思想史,对增强我们的空间意识以及发展空间生产的实践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9.
郑建 《前线》2014,(6):64-66
<正>01对立统一的辩证运动具有客观性辩证法就归结为关于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的运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一切依次更替的历史状态都只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无穷发展进程中的暂时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是必然的,因此,对它发生的那个时代和那些条件说来,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但是对它自己内部逐渐  相似文献   
110.
曾馨  邱永模  赵连忠 《学理论》2014,(6):27-28,37
提出人与兽的问题有其久远的人类发展史渊源。人是类人猿进化而来,因类人猿是兽,所以,之初人也是兽。这是提出人与兽是同类的理论依据。研究人与兽的问题,有其现实意义和人生价值。这有利于人们搞清人的本质,找准人性的弱点,看到人的缺点与不足,看到人优于兽的优点,增强做人的自信、自尊、自强的信心,脚踏实地做好本工作,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事业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