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篇
  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3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篇
法律   65篇
中国共产党   46篇
中国政治   69篇
政治理论   20篇
综合类   3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3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本文通过对西部地区水运、陆运建设与经济发展长期变化的演绎,论述了受到历史条件的束缚和自然地理的限制,近代中国西部省份交通近代化进程迟滞,进而阻碍了经济发展。通过案例分析,本文认为,作为生产过程中的一种要素投入,交通运输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市场中的交易成本,从而制约了市场交易、商品经济发展规模乃至西部省份近代化进程;近代化进程中,西部省份每一次大的经济调整,实际都暗含着对运输力量与经济发展合理比例的强制性“安排”。  相似文献   
42.
刘迎红 《世纪桥》2013,(9):68-69
本文在对辛亥革命时期文书档案工作改革、档案法规制定基本史实加以概括的基础上,着重解析了辛亥革命时期档案文书档案管理近代化的表现及影响。  相似文献   
43.
沈家本与中国刑法制度的近代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焕琴  王胜国 《河北法学》2001,19(3):147-149
沈家本主持的清末修订《大清新刑律》的活动 ,促成了长达两千余年以刑为主、诸法合体的中华法系的解体 ,第一次引进了西方近代的刑法原则和法制精神 ,开启了中国法制的近代化的先河。  相似文献   
44.
45.
这是一个骨子里流淌着现代化基因的政党,既有远大的使命目标、稳定的政治领导力量,也有不断更新升级的治理能力、实事求是的发展战略"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1938年,民族危亡之时,历史学家蒋廷黻苦苦思索中华民族的命运与未来。历史与人民把回答这个考卷的资格留给了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46.
台湾气候温暖,水源充足,具有发展农业的良好条件。自1895年日本占领台湾后,台湾农业便纳入日本殖民主义经济中,其间,虽由传统农业向近代农业迈出了重要步伐,但台湾农业所付出的代价却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47.
徐心希 《台湾研究》2006,(3):54-58,64
晚清进入同治、光绪两朝,与我国福建及东南诸省的经济近代化步伐紧密相关的事件千头万绪,笔者以为其中最重要的则是两件大事,其一是福州马尾船政局的开办,其二就是台湾经济的近代化。本文以此为锲入点,谈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48.
法学的中国化既不同于法学的近代化,也不同于法学的本土化,它是西方法学和中国法学的双向互动融合过程,强调中国法学对西方法学的审视,对本国国史民情的客观评价,促使中国法学的内生发展,形成具有本国自身特点的研究方法和视角.法学中国化本身就是对经历了100多年的法学建设的反思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寻求中国法学的真正品格.本组笔谈比较深入地梳理了中国近代以来基础法学和应用法学诸领域的中国化过程,并谨慎地认为,法学中国化的进程依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49.
张昭军 《理论学刊》2004,1(1):87-90
仁、礼、智本是传统儒学的核心范畴,康有为以近代价值观为尺度对它们进行了重新阐释、改造和发挥,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避免近代化过程中的文化认同危机,化解传统与近代之间的紧张关系。  相似文献   
50.
徐娜 《法制与社会》2012,(13):11-12
20世纪初期,由沈家本主持的中国法律改革是中国法律史上亘古未有之变革,奠定了中国近代法制的基础。本文通过历史分析在时代背景下,对沈家本的法律思想和实践(1902年-1911年清末法律改革)及其与中国法律近代化关系做一些评述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分析其现代价值为当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开阔思路提供一些个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