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16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85篇
各国政治   58篇
工人农民   98篇
世界政治   308篇
外交国际关系   97篇
法律   2189篇
中国共产党   3747篇
中国政治   5130篇
政治理论   1964篇
综合类   2725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30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144篇
  2020年   170篇
  2019年   146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130篇
  2016年   228篇
  2015年   474篇
  2014年   1300篇
  2013年   1069篇
  2012年   1467篇
  2011年   1429篇
  2010年   1171篇
  2009年   1125篇
  2008年   1210篇
  2007年   1027篇
  2006年   1096篇
  2005年   754篇
  2004年   740篇
  2003年   718篇
  2002年   738篇
  2001年   524篇
  2000年   227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青年兴则国家兴。目前,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国家建设,民族复兴,迫切需要当代青年的奋发有为。近年来,社会上涌现了像洪战辉、王东灵等一大批有理想、有奉献精神的优秀青年。但令人遗憾的是,当今青少年群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确实让人忧心。  相似文献   
22.
软实力就是文化实力,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未来。软实力由观念文化所组成,内容丰富,但是其核心是法和道德的观念和知识。一个国家的软实力表现在法和道德的状况上。法和道德的基本精神是创造和谐,因此,具有普世的价值。  相似文献   
23.
建国五十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以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4.
吴琳 《行政与法》2006,(10):60-61
拥有幸福生活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本文试图从古典的哲学思想出发寻找政治社会存在的道德基础。以道德为基础的政治社会体现了人的政治生存向度,需要人们把它作为各种规范的核心观念才能有约束力,才能使社会关系和谐有序地发展,从而实现“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统一。  相似文献   
25.
从长时段考察中国传统法律的发展和演变,特别是国家制定法的发展和演变,就可发现这样一个明显的规律:从伦理规则向生活规则的演变,这一点在有关民事方面的法律里面表现得更为明显。这一演变过程是漫长的,甚至是残酷的。它提醒我们,法律的作用不应过分夸大,立法时应注意听取民众的意见。  相似文献   
26.
青少年是网络技术的受益者,网络技术的发展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青少年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科学理性地分析网络对青少年的道德影响,寻求新形势下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7.
学术界对王夫之哲学思想研究较多,而对其博大的史论作断代研究的较少。本文试通过分析王夫之对秦汉制度的伦理性评判及其对秦汉人物的个体道德性评论,洞悉其体恤民情、重视人性、珍视生命、倡导明达、反对权谋、主张诚信的伦理价值倾向。  相似文献   
28.
诚信缺失已经成为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天敌 ,作为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个日益严重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9.
记者刘如东报道:据悉,北京东方大学国际经济伦理研究中心、美国圣克拉大学应用伦理学研究中心、上海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经济伦理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出版杜等几家国内外著名学术机构,将于2006年10月20 -21日在北京红栌山庄共同举办“竞争力与社会责任”国际研讨会。此次研讨会是继去年“国际经济伦理和东方智慧”国际研讨会之后的又一次重大活动,也是该中心举办的第三届国际研讨会。企业商业竞争力的提升与履行作为企业公  相似文献   
30.
道德评价能否在刑法适用中予以考虑,是刑事司法中的难题。一方面,道德评价在刑事司法中的体现是普遍存在的实然现象;而另一方面,法治原则一般又要求道德评价不应介入司法领域,否则,依法司法的理念将受到冲击。从理论上来看,道德评价可以在刑法适用解释中予以考虑,与其让道德评价潜在地、非理性地影响刑法的解释与适用,不如理性地承认和接受道德评价因素,并对其规范、限制和合理运用。道德评价因素在刑法解释和适用中的考量既是法理的要求,也是刑法原则所许可的,那种绝对排斥道德评价的观点,看似符合法治原则,但实际上并不能成立。从社会学的视角判断,刑法适用中考量道德评价因素是社会和谐的需求,也是社会学解释方法的题中应有之义。当然,对道德评价的考量与运用,应当在法律方法论的范围内,并在对其认真甄别、选择的基础上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