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68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24篇
各国政治   144篇
工人农民   41篇
世界政治   358篇
外交国际关系   479篇
法律   1682篇
中国共产党   1362篇
中国政治   2861篇
政治理论   727篇
综合类   1012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183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264篇
  2014年   800篇
  2013年   662篇
  2012年   756篇
  2011年   680篇
  2010年   626篇
  2009年   871篇
  2008年   655篇
  2007年   453篇
  2006年   438篇
  2005年   341篇
  2004年   248篇
  2003年   266篇
  2002年   248篇
  2001年   201篇
  2000年   213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81.
证券公司作为证券市场重要的中介机构,在证券市场的培育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体制、机制上存在缺陷,证券公司在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许多矛盾和问题,迫切需要采取措施进行综合治理。为此,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证监会《关于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工作方案》。  相似文献   
82.
金融全球化与中国金融安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加入WTO后,必然面临金融全球化、自由化的冲击。本文着重分析了金融全球化趋势、金融全球化利益与挑战的两面性以及中国在金融全球化过程中应注意的金融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83.
84.
本色集团就像一团绚丽的烟火,当公众还沉浸在其升空的绚烂时,它却已经在瞬间熄灭。留给人们的是依然回不过神来的反思。“非法集资”的未来到底何去何从,我们能否为这股汹涌的暗流,提供一个可以将其纳入正规渠道的制度性出口?毕竟,一味的“堵”而不以适当方式“疏”的话,可能事倍功半,起不到理想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85.
时卫干 《南风窗》2007,(1):64-66
预测房价走向和预测股市走向一样危险。政策市的优点是政府可以从其获利,但缺点则在于政府因此要承担无限责任。为此,比如北京城,已经用事实传递出一个新的信号。  相似文献   
86.
87.
企业行为、制度与日本泡沫经济的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问题的提出对于日本泡沫经济的分析,不能只限于宏观视角,或简单地将其视为一种金融自由化的产物,而应深入到微观层次。在泡沫经济形成过程中,日本的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企业的经营行为和企业制度与泡沫经济的形成有什么内在联系?显然,这是一个更为复杂的问题。因为作为微观经济主体的企业,其行为是多方位的,它既作为一个独立的实体,以自身的利润最大化原则参与市场经济的运行,同时又受到经济环境与企业制度的影响和制约。因此我们首先要找到一个问题分析的切入点。在本文中我们是从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经营行为去寻…  相似文献   
88.
邱彦  吕冰心 《法人》2006,(12):66-66
在金融混业经营即将“出生”的今天,我们也应该为金融机构的“死亡”作一些必要的准备,以便使混业经营少一些“后顾之忧”来自各方的声音表明,金融混业经营在中国的发展已成为一种趋势,而2006年10月16日,中国保监会经国务院批准所发布的《关于保险机构投资商业银行股权的通知》更是使金融混业经营迈出了关键一步。现在,“多数保险机构对投资商业银行股权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新华人寿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建设银行总行的负责人也  相似文献   
89.
陈柳钦 《实事求是》2007,198(5):33-36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金融支持.除大型企业通过内源性融资进行研发外,高新技术产业成长根据各个阶段的目标、主体和特点不同,可以选择商业银行、风险投资基金、资本市场等不同的渠道融资和方式.  相似文献   
90.
杨帆 《人大建设》2003,(10):38-39
随着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在许多类型的电子化银行业务中,私人密码(PIN)成为银行识别客户身份重要的甚至惟一的方式,并成为交易成就的条件。密码的正确使用与否也已经成为划分银行与客户责任的界限。但是,由于立法的滞后,凭密码办理的银行电子化业务在为客户提供便捷高效服务的同时,也给银行带来了较大的法律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