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3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39篇
世界政治   8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44篇
法律   47篇
中国共产党   97篇
中国政治   138篇
政治理论   83篇
综合类   10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出现了一种“边缘震荡”的新现象,发展中国家维护经济安全的难度明显增大,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国家的经济发展甚至陷入了某种恶性循环,并成为国际经济体系周期性调节的减震阀。发展中国家经济脆弱性的根本原因在于缺少控制资本积累过程的能力,而国际经济体系的惯性制约更强化了对这些国家经济安全的威胁。发展中国家经济未来发展不仅取决于经济体制的创新,而且也取决于在适应全球化趋势的同时保持内部经济结构的自我协调。对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也要充分考虑诸多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风险,避免过于简单的线性思维,以求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52.
世贸组织号称“经济联合国”,其争端解决机制是目前国际组织中最富效率和成功记录的一套准司法程序,具有较为明显的规则导向。值得注意的是,争端解决规则的形成是国家主权自愿让渡的结果,而国家既然让渡部分主权进行合作其主权就必然受到限制。国家主权受到限制的程度是以国家核心利益的变化为转移的,从根本上说,是国家决定的结果。在某种意义上,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主权让渡与护持反映了国际组织与主权国家制约与反制约的互竞趋势。  相似文献   
53.
奥巴马说10多亿中国人如果富裕起来会让全世界陷入悲惨的境地,既暴露了美国的霸权心态,更反映了资本主义的本质。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通过科学发展而富裕起来,是人类之福  相似文献   
54.
大众文化不断越界向其他文化类型和领域侵蚀,在日常生活领域建构了文化霸权。它在当下的显现方式不是意识形态似的强制灌输,而是一种自愿基础上的同意和服从。面对这一情形,主导文化要善于借鉴,要认识到它既是全球化平台上文化帝国主义实施文化侵蚀的手段,也是发展中国家规范其他文化、增强社会核心价值凝聚力的方式。执政党亦须以文化的方式牢牢掌握文化领导权。  相似文献   
55.
“霸权稳定论”是当代西方政治经济学主流理论之一,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正是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通过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来实现对外政治投资。  相似文献   
56.
薛涌 《法制博览》2010,(20):53-53
上海人是否能穿着睡衣上街?随着世博的到来越来越引起争议,乃至这一问题被提升到了“文明”的高度。  相似文献   
57.
美国对中国崛起的认知和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尤其在某些尖端科技领域所取得的瞩目成就,中国的综合国力显著提高,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也日益扩大.作为21世纪国际政治中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美关系①在最近的几年中也获得了良好的发展.与此同时,美国国内关于中国崛起对当前国际秩序以及对美国"一超"地位的影响有着不同的认知和反应.  相似文献   
58.
美国的中东石油战略与中国能源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中国和美国这两个石油进口与消费大国来说,有世界油库之称的中东的战略地位不言而喻,但美国的中东石油战略实质上是一种霸权战略。美国这种霸权稳定论下的石油安全观及其中东石油战略,不仅排斥和谐世界理念下的中国和平发展石油安全观,而且成为引发或激发中东政治与石油形势动荡的深层根源之一。美国对中东石油霸权战略的实施和推进,对中国以商业原则与和平方式安全而稳定地获取中东石油形成了严重的制约和挑战。  相似文献   
59.
哈特的非物质劳动论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社会的变化,一些左翼试图深入到劳动层次揭示社会的变迁.迈克尔·哈特等人提出了非物质劳动概念,指那些创造非物质性产品如知识、信息、沟通、人际关系或情感反应的劳动.非物质劳动存在多种形式:第一种是生产耐用产品中的非物质劳动.第二种是智能的分析性和象征性劳动.第三种是生产情感和控制情感的劳动.非物质劳动在劳动过程,劳动对象、劳动时间等方面呈现不同的特点.非物质劳动存在于信息业中,也体现在工业中,甚至在业中.非物质劳动对其他形式的劳动构成一种霸权,主导和影响其他形式的劳动.非物质劳动导致劳动组织的内在变化,为大众的政治斗争和未来社会前景提供了潜力.非物质劳动是劳动观念的一种新探索,对理解当代服务业等变迁具有意义.当然,哈特等的非物质劳动虽然标新立异,但在政治和理论上都与马克思主义有较大的距离.  相似文献   
60.
吕美烨 《传承》2009,(20):154-155
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强调了文化自身的功能,更进一步地说是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其主旨在于指导无产阶级夺取"文化领导权"。面对新时代,尤其是我国面对全球化的大背景,如何维护和巩固我国社会主义的文化领导权,预防西方的渗透和西化,葛兰西的理论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