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30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9篇
各国政治   599篇
工人农民   6篇
世界政治   724篇
外交国际关系   1535篇
法律   208篇
中国共产党   907篇
中国政治   894篇
政治理论   336篇
综合类   72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120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127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124篇
  2016年   121篇
  2015年   202篇
  2014年   541篇
  2013年   398篇
  2012年   501篇
  2011年   479篇
  2010年   410篇
  2009年   465篇
  2008年   423篇
  2007年   339篇
  2006年   300篇
  2005年   224篇
  2004年   188篇
  2003年   160篇
  2002年   164篇
  2001年   144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 毫秒
81.
胡美  任东来 《美国研究》2007,21(3):85-102
1946~1947年美国对华军火禁运是解放战争时期美国对华政策的一个重要举措。在马歇尔调停期间,为了压制蒋介石配合调停,1946年7月29日马歇尔宣布停止向国民政府提供美援。在蒋介石未做出相应回应的前提下,8月18日杜鲁门总统认可了这一禁令。这项为调停而设计的政策,并没有产生马歇尔预期的影响。不过,它部分地导致了国民党军队军火供应的严重短缺。针对军火禁运给国民党军队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围绕着禁令的解除,美国国务院与军方展开了激烈辩论,在国际冷战加剧的背景下,美国国务院最终同意解除对华军火禁运。  相似文献   
82.
在1959-1962年的中印危机中,印度国内政治扮演着一个悲情角色.官僚政治的权力之争和派系互动,使得尼赫鲁的中印危机管理战略实际上成为国内政治斗争的工具.在中印边界危机事件爆发后,尼赫鲁出于维护自己国内政治地位的需要,决定公布中印两国政府间的一切信件往来,以安抚国内狂热的民族主义情绪,维护自己在民众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从而使自己一步一步成为其反对派和右翼分子的"被绑架者"和"代言人".中印两国间的危机外交形同虚设,印度的危机管理战略只剩下强迫和军事内容,导致中印危机不断恶化.  相似文献   
83.
朝核危机管理与中国的外交抉择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集中探讨第二次朝鲜核危机以来中国有关朝核问题的政策,认为中国之所以打破常规,积极参与朝核危机的“国际管理”,主要受历史感情、经济政治与安全等方面的多重国家利益及中国应负的“国际责任”所驱动。在参与管理朝核危机过程中,中国排除困难,坚持半岛无核化、坚持和平与多边协商解决,反对激化矛盾,促成并主持了多轮“六方会谈”,推动有关各方在朝鲜半岛无核化及和平解决朝核问题等方面达成了原则协议,缓和了紧张局势,外交成就有目共睹。今后随着局势发展,中国将不断适应形势,调整有关朝核问题的政策,但仍将坚持半岛无核化及和平解决等原则,并将继续推进“六方会谈”。  相似文献   
84.
布什政府上台伊始即对朝采取强硬政策,并将朝鲜列为“邪恶轴心”,至此,第二次朝核危机爆发。然而经过五轮六方会谈,美国对朝政策明显呈现缓和迹象。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变化是因为美国国内政治气氛的变化;且再对朝强硬下去美国对朝政策的选择范围会大为缩小;同时美国想迫使中韩因朝核试验与朝翻脸。但这种转变只是一种策略上的转变,并非政策的根本性变化,而朝鲜希望通过拥有核武器取得美国的安全保障与外交承认。除朝鲜因素外,美朝关系还受到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核武器是朝鲜在与美国博弈中手中唯一的筹码,如果愿望得不到满足,朝鲜也决不会放弃。美朝关系的前景并不乐观,但美国目前政策转向持续下去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85.
伊朗核问题再次将中国的外交推上了风口浪尖。一边是中国的“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美国,一边是美国的死敌、中国的朋友伊朗。美国要求中国“负责任地运用其地位和影响力”,支持安理会出面干预伊朗问题。伊朗则不时地提醒中国在伊朗有重大的能源和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86.
外交部:国务院决定接受海牙国际私法会议第20届外交大会于2005年6月30日通过的《海牙国际私法会议章程修正案》。接受书由你部部长签署,具体手续由你部办理。经修订的《海牙国际私法会议章程》将同时适用于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相似文献   
87.
美国总统选举政治对美国外交政策有较大影响,以总统任期为序,可概括为5种具有一定规律性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中美关系也呈现出某种规律性的波动。本文在分析美国总统选举政治框架下美国外交政策模式,以及1972年以来美国总统选举政治对中美关系的作用规律基础上,从美国总统选举政治的视角,展望未来中美关系的走向。  相似文献   
88.
王春英 《新视野》2007,(3):94-96
随着冷战后美国国会外交权力的复兴,议会外交的兴起,中美两国的议会外交日益活跃。本文介绍了中美两国议会交往机制,总结出中美议会外交的特点,分析美国国会中期选举后美国国会对中美关系的影响,最后提出全国人大对美议会外交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89.
由于历史上文明进程的不同及其他原因,俄罗斯与欧盟之间既存在利益合作,又在诸多问题上存在着种种分歧。尽管俄罗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选择了回归欧洲的战略方针,双方的合作前景良好,但由于俄欧之间存在的诸多矛盾和分歧,俄罗斯加入欧盟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90.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越双边关系处于"同志加兄弟"的亲密状态,每当越南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病重时,通常都要请中国著名医疗专家赴越救治或将病人送到中国进行诊断和治疗,由此也衍生出一段段中越友谊的历史佳话.1969年8月底,当越南共产党主席胡志明罹患重病生命垂危时,中共中央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过问和周密安排下,先后派出四批医疗救护人员赴河内进行救治.虽然未能挽救胡志明主席的生命,但来自中国方面的一片真情厚意,却深深地感染了越南党政领导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