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2篇
  免费   60篇
各国政治   308篇
工人农民   40篇
世界政治   121篇
外交国际关系   514篇
法律   537篇
中国共产党   89篇
中国政治   343篇
政治理论   312篇
综合类   918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197篇
  2013年   330篇
  2012年   246篇
  2011年   226篇
  2010年   181篇
  2009年   230篇
  2008年   202篇
  2007年   223篇
  2006年   207篇
  2005年   170篇
  2004年   143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印度软实力源自印度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印度在东南亚的软实力主要表现为印度对东南亚国家的双边和多边外交、印度对东南亚国家开展的广泛的经济社会文化合作,以及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印度文化产品等。与其他西方国家相比,印度在东南亚展示其软实力的手段与方式更加多元化,也更加容易为东南亚国家所接受。  相似文献   
82.
Since the 2008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internation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disorder has become obvious.Major reasons are the decline of US-led Western developed economies' global influence;US and other Western countries inaction or ineffective actions;power diffusion allowing non-state actors to intervene;a global governance short of needed rules;and mainstream economic theory's overemphasis on market roles.International disorder is a long-term process posing a potential threat to China' s national interests.The situation challenges China to create a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trade order,thereby shaping itself as prophet of global free trade,shaper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trade rules,and trendsetter for globalization.  相似文献   
83.
The aim of the paper is to go beyond the commonly accepted view of Sarajevo’s Plavi orkestar (The Blue Orchestra) as the 1980s “teen pop-rock sensation” and illuminate the less conspicuous, but nevertheless crucial, political dimension of the band’s music and visual aesthetics. This will be done by discussing several “pieces of the puzzle” essential to understanding the background to and motivations behind Plavi orkestar’s political engagement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1980s: (1) the “Sarajevo factor;” (2) the Sarajevo Pop-rock School and the New Primitives “poetics of the local;” (3) the generational Yugoslavism; (4) the New Partisans “poetics of the patriotic;” and (5) the post-New Partisans “hippie ethos.” The concluding section of the paper will reflect on Plavi orkestar’s resurgence in 1998 and explore the question of the band’s continuing resonance within the post-Yugoslav and post-socialist contexts. An argument underlying the discussion of all of these elements is that Plavi orkestar’s Yugoslavism of the 1980s is best understood as a soundtrack for the country that never was (i.e. a popular-cultural expression of what, from the viewpoint of a particular generational cohort and its location in the “Yugoslav socialist universe,” the community they thought of as their own ought to have been but never really was), and that the current value of this soundtrack lies in offering not only a particular window into the pre-post-socialist past but also in being a symbolic referent for a certain kind of retrospective utopia that gauges the realities of the post-socialist – that is, neo-liberal capitalist – present and, in so doing, figures as a “normative compass” for the life of dignified existence.  相似文献   
84.
近年来,全球人口最为集中的亚洲及太平洋地区,人口偷渡和贩卖层出不穷,难民问题日益严重,区域国家间的移民劳工流动日趋频繁。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移民问题,亚太国家建立了一些专门性的非正式的移民治理区域磋商机制来应对。亚太移民区域磋商机制目前发挥了一定积极作用,但有效解决亚太地区复杂的移民问题仍任重道远。亚太移民区域磋商机制若不想成为国家的“弃儿”,需要释放潜力,进行更多尝试。  相似文献   
85.
张溪 《政法学刊》2014,(3):11-14
建国初期,新中国面临复杂形势和严峻局面,中国共产党率领中国人民在废除国民党《六法全书》以后,在法律不完备的情况下,创造性通过"运动治国""社论治国"的方式,用指示、规定和命令等政策、媒体和法治的方法,管理和治理国家,形成独特的管理国家的规律,为当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6.
王敏 《台湾研究》2014,(2):46-54
近几年来台湾与东盟经济关系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台湾对东盟投资额和双方贸易额快速增长,东盟在台湾对外经贸格局中的地位不断攀升以及双方经贸交流合作日益密切,其中台湾与新加坡率先签订“经济伙伴协议”,标志着台湾与东盟国家的经济关系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双方经济关系的快速发展是东盟经济的“引力”、大陆经济转型升级的“推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台湾当局政策“助力”这三股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未来台湾与东盟经贸往来有望继续保持平稳发展态势,东盟对台湾经济重要性将持续上升,台湾也将东盟及主要国家列为对外商签VrA的重点对象,但可预见的是,双方经济关系将继续在“一个中国”框架内运行,且不会从根本上影响两岸经济关系发展大局。  相似文献   
87.
现代民族国家诞生于欧洲的特殊历史背景下,其背后是民族主义的竞争逻辑,因此它亦拥有巨大的国家动员能力。近代时期,东亚三国之要务在于建成现代民族国家以抵御外侮,但唯有日本获得成功,中韩两国均遭遇重大挫折。思想观念上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韩两国与日本传统公私观的不同。在思想与政治上受到中国巨大影响的朝鲜王朝,其超越狭隘民族意识的儒家"天下为公"思想使其在现代民族国家和现代国际体系的竞争逻辑面前表现出诸多不适应。但这种看似具有时代局限性的普遍主义思想,或许却能够为解决今天东亚地区的各种悬案提供一些思想资源,成为新的国际关系形态的指导精神。  相似文献   
88.
刘江永 《东北亚论坛》2020,(3):3-16,127
在世界大变局中,战后国际格局重大变化的主要标志是“世界老二”易位。苏联、日本皆不例外;21世纪以来欧盟也由盛转衰。未来国际格局可能有三种前景:1.中美两极对抗体制;2.中美竞争合作的“两极多元体制”;3.世界各大力量多元并存,构建多元一体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这要看世界潮流是走向和平多边主义还是暴力多边主义。中国实现伟大复兴后的战略选择是“济弱扶倾”,为世界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安全做贡献。日本面临的战略选择是:继续在《日本国宪法》下走和平发展道路,还是修改宪法,成为“能战国家”的一员,加入暴力强权的多边主义?坚持开放的地区主义与国际协调,还是搞排他经济集团,远交近攻,以中国为竞争对手?利用中美对立从中渔利,还是促进中美协调而避免在中美之间“选边站”?妥善处理中日两国围绕钓鱼岛归属认知争议和台湾问题,还是重走历史老路?囿于冷战思维和传统权力政治的现实主义决策逻辑,同中国搞战略对抗,还是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的新安全观,与中国加强合作?这些战略选择将关乎未来30年的中日关系。  相似文献   
89.
王志芳 《东北亚论坛》2020,(1):100-112,128
中美之争是全球治理陷入当前困境的外在表现。全球化发展至今,军事等传统安全问题已经不是全球治理最大的困扰,如何在全球权力结构变化之下调整治理思路、模式以应对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等具有跨界特征的问题才是当务之急。现有的全球治理具备了奥兰·扬所提出的国际制度变迁的内部矛盾、权力结构变化、外部压力等要素,已处于明显变革之中。与全球治理并行推进的《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简称"2030议程"),以新型伙伴关系合作、多元化等核心理念获得了全球最大范围的支持,并由于具有显著的外部性而承载着全球治理的责任。"2030议程"在理念普适性和目标务实性方面的优势,为全球治理以可持续治理为新内涵实现理念的转换和相关实践提供了机会。但不可忽视的是,目前主导力量不足以及公共产品匮乏的现状,将严重制约全球可持续治理的落实。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指导,沿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推进相关国家、地区的有效发展和治理。~①中国在主动提供治理公共产品的同时,不断以"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和多方参与分享的创新理念提高相关国家的参与能力,为国际可持续治理培育和储备支持力量,并推动解决治理变革的关键制约因素。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不断得到全球认可和支持,全球可持续治理将不断从中获得现实和潜在的改革动力。因此中国可以更多的担当,从全球可持续治理的角度,通过理论的完善和实践的充实,将"一带一路"倡议定位于全球可持续治理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90.
公用事业价格议定是近代市政决策的一项重要内容,能否充分参与其中,是衡量市民权是否充分伸张的指标之一。1935至1936年反对电话加价运动中,在沪日侨通过用户代表请愿、工部局日籍董事力争、纳税人提案和日籍电话专家介入调查等方式,对租界市政决策形成了一定的舆论压力和行政阻力,影响了电话价格厘定。公共租界相关议政和决策机制的存在,使日侨民意表达渠道保持了相对畅通,近代日本在上海全面干预的总方针也无疑促成了日侨在租界电话价格议定过程中的发言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