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7篇
法律   38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33篇
政治理论   14篇
综合类   15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20世纪末和世纪之交,美学和文学艺术理论领域出现了文化学转向.在西方与在中国,发生这种转向的语境不完全相同.走出康德式的审美无利害和艺术自律,将分析美学与美学上的文化学转向结合,成为当代中国美学发展的特色.正确认识西方理论及其在中国的误读,清醒认识当代中国文学理论资源,建立一种既有普世因素,也有个性特征的美学和文学理论,是中国美学研究的当务之急.这种新的研究会带来新的学术气象,代表着当代美学和文学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72.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first three literary reactions to Fenian terrorism: Robert Louis Stevenson and Fanny van de Grift Stevenson’s co-written novel, The Dynamiter (1885); Tom Greer’s A Modern Daedalus (1885) and Henry James’ The Princess Casamassima (1886). Although these works approach terrorism from different angles, they set the pattern for subsequent treatments that will “give primary voice to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errorist”. “Zero”, the hapless bomb-makers in The Dynamiter, is a surprisingly urbane, sympathetic figure; Greer illustrates both the necessity and the moral quandaries of terrorism and James shows considerable sympathy for anarchism’s causes, even though terrorism threatens high art and culture. I also hope to show that fiction can provide excellent source material for studying the cultural imaginary of terrorism and, by extension, make a bid for the inclusion of literature scholars under the umbrella of Critical Terrorism Studies.  相似文献   
273.
就目前而言,中国刑法学的表面繁荣的背后暴露出理论创新的贫乏与回应实践问题乏力的危机。所以刑法学人的首要任务,就是建立刑法学科的属于自己“专业槽”,刑法学只有成为“最精确的法律科学”,①才能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与工艺流程的“专业槽”,只有最精确的刑法学,才能最精当地解决实践中棘手的刑法问题。陈兴良教授和周光权教授合作完成的《刑法学的现代展开》一书正是对此的回应。作者站在时代与学科的前沿,多维度立体式展示了两代刑法学人对超规范的刑法学的基础命题、规范刑法学的前沿问题与实践课题的最新思考,展示了理论“突围”与专业槽建设的努力。突出展示了罪刑法定原则视角转换、死刑问题的观念引领、刑事政策的深刻洞见等内容。全书“充满了人文气息及高度学术性”,是践行刑法学者使命,体现刑法学创新与突围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274.
近代日本报业对中国新闻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日本的明治维新运动,开辟了一个明治时代(1868—1911年),促成了日本近代报刊的诞生、发展,乃至进入"报纸复兴时代"。中日两国具有地理上的接近性,近代报纸的发展进程大致相近,中日两国文化交融成为近代报刊转型之基础,日本报刊对中国戊戌变法期间新闻业具有启发作用,对辛亥革命时期办报思想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75.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使命远远没有终结,其社会使命主要在于充分发挥现代文学的历史认知功能与思想启蒙作用;学术使命主要在于回归文学本体,并尽力呈现历史的复杂性;教育使命主要在于关注中小学与高等院校的现代文学教育,及时把学术成果转化为教育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