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18篇
各国政治   42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8篇
外交国际关系   45篇
法律   55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15篇
综合类   4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01.
朝鲜核试爆与重开六方会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朝鲜核试爆是美朝新一轮较量的产物。朝鲜核危机的发展仍取决于美朝关系能否发生变化。重开六方会谈是相关各方的共同愿望,但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可能很小。朝鲜将实际成为“拥核”国家,朝核危机长期化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六方会谈并不因为朝鲜核试爆而减弱其历史作用,它依然是解决朝核问题的最佳形式,也是各方为应对和消除朝鲜“拥核”而进行对话、沟通、协商的理想平台,并有可能进而成为实现朝鲜半岛和平机制和东北亚安全合作的合理载体。  相似文献   
102.
新一轮朝鲜半岛核危机正在挑战美国的反恐新战略。同时 ,朝鲜南北和谈、日朝平壤宣言 ,东北亚两大历史事件也冲击了美日、美韩同盟。在这历史性的转换中 ,日、韩、美 3国协调体制将从同盟向外交转换。构筑TCOG和KEDO的新协调体制 ,是这一转换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103.
汪劲 《科技与法律》2014,(2):168-182
国务院通过的《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提出,要抓紧研究制定原子能法和核安全法。国际法的要求和各国的立法实践表明,同时推进这两部法律的立法工作不存在法律障碍。在我国还没有一部专门规定核能产业发展与核安全方面内容的法律的情形下,同时推进两部法律的立法工作,解决"无法可依"的局面势在必行。但鉴于两部法律可能存在的内容重叠和交叉情况,正确处理这两部法律的关系对明确我国核安全立法的定位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4.
19世纪中叶中泰之间的朝贡体系瓦解,自此以后的近100年间,两国官方关系一直处于断绝的状态。20世纪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政局初定,便开始寻求与泰国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46年两国才签署正式的外交文件,恢复了中断多年的关系。本文以这一时期中泰两国围绕设领和建交等问题的交涉和努力为中心进行考察,揭示此过程背后变动的国际形势和国内因素对于两国关系的走向,不同时期双方政府的不同考量,以及华人问题如何与外交问题相缠绕,如何制约和影响两国的建交进程。  相似文献   
105.
《关日安保条约》是美日同盟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条约的多次修改,美日同盟不断巩固强化。近期美国出台2013年国防授权法案,其中涉钓鱼岛条款是继近年来美国政府对钓鱼岛表态以来立法系统首次表明态度。美国对于《美日安保条约》是否适用于钓鱼岛的态度由模糊走向明确,这与美国亚太战略的调整不无关系。利用钓鱼岛争端制造可控危机进而造势借力是美国亚太再平衡的重要策略,这将加剧钓鱼岛争端解决的复杂化,不利于地区和平与稳定。分析这些影响,有助于探索解决钓鱼岛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6.
朝核问题是冷战后东北亚地区的热点问题,一直影响着本地区的安全。并且,由于朝鲜半岛独特的地缘政治特性以及该地区的大国安全博弈,朝核问题的解决难度与日俱增。长期以来,韩国将美韩同盟视为朝核危机发酵期的安全保障,同时,朝鲜亦因美韩同盟的持续强化而极速推进核武力建设,最终导致朝核危局愈演愈烈。应当说,朝核危机与美韩同盟两者间已互为因变量。然而,美国作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其战略指向不仅是半岛无核化,更主要的战略意图是为其全球战略体系服务。因此,“美主韩从”性质的美韩同盟会使韩国本身的战略指向发生偏移,最终,非对称性质的美韩同盟可能会成为阻碍半岛和平繁荣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7.
Aakriti Tandon 《圆桌》2019,108(2):189-201
ABSTRACT

This article uses the case study of India–Pakistan to explore how rivals build cooperation over time. India and Pakistan have shared an intense rivalry since their independence and subsequent partition in 1947, having fought three major wars and several militarised disputes over the last 70 years. The authors use network analysis to study the pattern of all treatie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between 1947 and 2017. This expects rivals to focus on non-security issues such as trade as they work to build trust and patterns of cooperation. The article finds that given the long and intense rivalry between the two neighbours, and the subsequent lack of trust, India and Pakistan have adopted a functionalist approach towards building cooperation; most of their bilateral treaties are related to non-security issues such as trade, telecommunications, transport and technology. Only a few of their treaties are nested within prior treaties, indicating ad hoc rather than institutionalised cooperation. The authors also find that efforts by the two states to build cooperation has not spilt over into areas related to security, pointing to a continued lack of trust between the two states. The article notes the implications of this approach for the future of Indo-Pakistani ties as well as peace on the subcontinent.  相似文献   
108.
马贺 《犯罪研究》2010,(5):102-108
从《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到《里斯本条约》,随着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欧盟逐步加强了对内部区域刑事合作的影响。但是,这种变化的"代价"则分别体现为:成员国全体一致的决策机制、"框架决定"立法中的"民主赤字",以及成员国利用"紧急刹车"条款以规避关乎其切身利益的敏感立法的适用等。本文重点探讨这些制度缺陷,进而评析欧盟在相关问题上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9.
从《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看美国的南中国海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4年以美国为首签署的<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正式把南中国海纳入美国的防御圈内;此前,南中国海位于美国在西太平洋的防线之外.之后,该条约多次被试图援引,用以对付所谓的"共产主义",实指中国在南中国海的活动.纵观20世纪50、60年代,在遏制共产主义的战略下,美国不仅试图否认中国对南中国海岛礁的主权,还坚决反对中国在南中国海采取任何行动,但放任台湾当局、菲律宾和南越等冷战盟友在南中国海的活动.  相似文献   
110.
本文聚焦中日间关于台湾问题的“1972年承诺”,对中日两国围绕台湾问题存在分歧的症结及解决前景进行了分析,认为日本一直不肯直接承认中国对台湾的主权,并经常在这个问题上制造摩擦(如邀请台湾政治敏感人物访日),除了因为他们有些人无意认真遵守《开罗宣言》的规定之外,还因为他们不得不受美国台湾政策的影响以及他们固有的对台湾的战略思考所致。中日间关于台湾地位问题的“1972年承诺”就是鉴于日方这种法律、政治和战略考量,在中美日三国合作的背景下妥协的产物。笔者认为,随着中美日“三角关系”的趋于形成和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建立,必将为中日间关于台湾问题的合理解决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