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36篇
世界政治   11篇
外交国际关系   39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14篇
政治理论   41篇
综合类   6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01.
澳大利亚是较早开展国际间警察培训的国家之一。澳大利亚外警培训的战略规划由澳大利亚联邦警察局国际合作部制定,是澳大利亚联邦警察局执法合作计划的组成部分,在帮助国外执法机构打击跨国犯罪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外警培训,加强了澳大利亚联邦警察与国际执法合作伙伴的关系,提高了警察的执法能力。  相似文献   
102.
叶成城 《当代亚太》2020,(1):86-112,159
冷战结束后,亚太地区以经济合作制度为主的各类制度建设迅速发展,并嵌入到地区秩序中,这些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历程,产生了不同的结果。从制度变迁理论的视角来看,地区制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制度需求、制度构建和制度的维持与深化三个阶段,不同因素在各阶段发挥的作用不同。具体而言,在亚太地区,能力分配、制度共容性和霸权国对地区的战略关注度这三个变量对于地区经贸合作制度构建的成败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文章将后冷战时期的亚太制度变迁分为四个时期,通过考察各个时期内最具代表性的制度来检验上述理论假设。文章认为,当地区内大国力量对比悬殊时,只有同时具备较高的霸权国战略关注度和较强的制度共容性时,地区合作制度的构建才能成功;当地区内力量对比接近时,地区合作的路径会趋于多元化,具备较高的霸权国战略关注度或具有较高共容性的地区合作制度的构建都可以获得成功。因此对于中国而言,在霸权国对地区合作的战略关注度下降和大国力量对比接近时,要推动当前地区经济合作,需要保持战略定力,更多着眼于地区合作中的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103.
马涛 《当代亚太》2020,(2):75-99,153
特朗普执政后,美国对华战略逐步由“接触”转向“规锁”,中美经贸关系也因此发展到了摩擦频现甚至是冲突对抗的新阶段。美国对华战略规锁本质上是要遏制中国在科技进步和国家实力等方面的崛起,以维护其霸权地位。贸易冲突作为美国对华战略规锁最直接的手段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国内利益集团与党派之间的斗争。特朗普政府为了获得国内政治支持,推出了严重扭曲的对华贸易政策。文章从美国对华战略规锁的视角,运用多重博弈论方法对中美贸易冲突进行了路径选择分析并认为,囚徒困境中“以牙还牙”策略下的博弈双方均实施损人损己的策略,无论采取“以牙还牙”、冷酷触发还是无限拖延,博弈双方的最优策略都是通过贸易谈判实现继续合作;双方只有通过有效谈判,逐步取消加征的贸易壁垒,才能达成协议并获得最大收益。基于博弈结果的情景分析与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内容,文章为破解中美贸易冲突困境以及未来防范提供了战略参考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04.
Under mixed systems, voters cast two votes to elect the same legislative body: one vote for parties using proportional rules and one for candidates using majoritarian rules. Voters are said to cast straight-tickets if the candidate they vote for is of the same party as their proportional vote; otherwise, they are said to cast split-tickets. Split-ticket voting is commonly used as a measure of strategic voting as splitters are usually assumed to express their true preference in one vote but vote strategically in the other. This study challenges this practice showing that split-ticket voting does not necessarily indicate strategic voting, just as straight-ticket voting does not necessarily indicate a sincere vote. This result has wider consequences as it indicates that measuring strategic voting from observed behaviour can result in incorrect conclusions about vote choice.  相似文献   
105.
十六大报告中提出"战略机遇期"的命题包含了三大内涵,即中国具有大国理念、大国目标以及对中国所处战略环境有总体乐观的积极判断."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抓住"战略机遇期",就要解决好保障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与政治文化同步发展、经济发展与国防建设的比例关系、台湾问题等以及促进世界和平、繁荣与进步.  相似文献   
106.
试论邓小平的教育战略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邓小平理论重要组成部分的邓小平教育理论,深刻地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本质和规律,精辟地阐述了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尤其是邓小平高瞻远瞩地看待教育,从战略高度抓教育的教育战略观,成为他教育理论的基本点和核心内容.邓小平教育理论是马列主义教育理论、毛泽东教育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为我们党确立"科教兴国"战略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07.
李萍 《外交评论》2004,(2):85-89
外资跨国并购是当今国际资本流动的新趋势,它反映了跨国公司在面临世界经济一体化过程中战略行为的调整。鉴于这种国际直接投资方式发展的必然性,我们应从开放条件下如何发展国内经济的深层次角度出发,积极主动地利用它,让跨国并购方式在我国国有经济战略调整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8.
和谐世界战略思想是在国际秩序面临深刻变革的背景下产生的,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是新时期中国对外战略的集大成。应深刻领会和谐世界战略思想的丰富内涵,在对外实践中积极进取、循序渐进、有的放矢,推动国际社会共同参与和谐世界建设,为中国的和平发展与民族复兴创造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09.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是完善企业的公司治理机制,但目前国有企业董事会在战略决策的制定中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战略职能弱化。因此,我们应强化国企董事会战略决策职能,在接受企业内部和外部监督的基础上,将战略思维与遵循、运用科学的决策程序和决策工具相结合,从而改善公司治理绩效。  相似文献   
110.
The Sino-Japanese-Russian triangl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paper attempts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ree important actors in Northeast Asia — China, Russia, and Japan — since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Whereas the political changes attending the collapse of the communist bloc have opened new foreign policy opportunities to all three actors, only China and Russia have been quick to move on them. Japan’s relative inflexibility, attributable to its alliance with the US on the one hand and its territorial dispute with Russia on the other, has had the effect of impeding the application of triangular diplomacy. Editor ofAsian Survey, has written or editedSino-Soviet Normalization and Its International Implications (1992),China’s Quest for National Identity (with Samuel Kim, 1993), and many other analyses of Chinese domestic and foreign policy. His most recent book (with Haruhiro Fukui and Peter N.S. Lee) isInformal Politics in East Asia (Cambridge, 20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