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14篇
各国政治   9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6篇
法律   21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7篇
政治理论   11篇
综合类   2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联合国安理会内气候变化与安全的辩论已经持续十几年之久,但是这些辩论并未达成有关气候变化与安全的普遍性决议。既有的研究文献大多利用安全化理论来描述和解释这个过程,但是缺乏解释力和叙事的完整性。安全化理论的一个重要局限是忽视安全化进程中听众的能动性,因此无法对安理会气候变化与安全辩论的整个进程和结果提供令人信服的解释。作者建立了一个新的比较分析框架,据此对这些辩论的逐字会议记录进行了较为完整的分析,并提出辩论中其实存在着两种话语实践,代表着对气候变化的安全风险和应对途径的两种认知和逻辑,而不仅仅是安全化的途径和逻辑。从政策的角度看,安理会内气候变化与安全辩论虽然存在有限的共识,但面临着巨大的认知差异、话语竞争和逻辑分歧,通过具有约束力的普遍性决议的政治可行性较低,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为基础的全球气候变化治理机制是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最具权威性、合法性、普遍性和专业性的治理安排。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不仅应维护该机制的主渠道地位,也应在安理会气候变化与安全辩论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