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3篇
  免费   14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30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4篇
法律   148篇
中国共产党   45篇
中国政治   112篇
政治理论   56篇
综合类   33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刘芝平 《思想战线》2003,29(2):71-74
在非洲人口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中,世界最不发达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具有其典型性,深入研究其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严重失衡、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低下特别是高文盲率和人口健康素质低劣特别是因艾兹病泛滥而导致的人口高死亡率及其它一系列问题,可以明显地看到这些问题对经济发展产生的诸多不利影响,以及它们对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带来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22.
大理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突出的区位优势。大理旅游业要上新台阶,就必须与时俱进实现新发展,实施系统的对策,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3.
试论恐怖犯罪活动的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恐怖犯罪活动是当今世界的一大公害 ,将来一定时期内我国也会遭遇恐怖犯罪活动的直接重大威胁。研究有效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是学界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相似文献   
24.
学术界普遍认为,日本当代经济体制是为适应日本战后的经济环境、经战后改革而形成的,这种观点值得商榷.本文指出近些年来,强调日本战时经济体制是战后经济体制的原型,认为二者的关系是未经战后改革而割断的"持续"关系,已成为一股强劲的学术潮流,传统观点已遭到动摇.本文还提出了日本经济体制的几项特征,对这些特征逐项进行了扼要的历史考察,并论述了日本战时经济体制的历史作用,以及当今日本的改革所面临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25.
教学团队建设作为高校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其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具有显著成效和作用。但由于新晋本科警察院校本科办学时间相对较短,教学团队建设相对不足,且存在师资队伍素质较低、教学团队管理理念和方式较为落后、办学经费相对较少、制度建设相对滞后以及现有教学团队建设水平较低等问题和不足,难以满足其本科办学的基本需要。因此,各新晋本科警察院校必须从自身实际需要出发,结合教学团队建设的内在规律进行相应的建设和完善,以促进其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26.
周璐 《学理论》2012,(7):165-166
加强对问题青少年的教育和管理,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一定要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加强领导,强化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和管理,营造全社会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舆论氛围,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预防和减少问题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27.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给人类的生存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以工业为主导的企业经营行为是造成城市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元凶”。企业在解决环境问题过程中应当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树立正确的环保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环保能力,使我国城市化建设走上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8.
充分尊重民意表达是我党一贯倡导的优良传统,也是当前我党密切联系群众、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民意表达存在着渠道不畅达、权利不均衡、制度不完善、理念不端正、实效不理想等问题。我们必须着力构建“多元化、多向性、多维度、常态化”的民意表达机制。  相似文献   
29.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大学生信仰的缺乏和异化现象较为突出。当前,加强大学生信仰教育,确保大学生信仰总体态势的良性发展,离不开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主导地位的坚持、创新信仰教育的方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重视发挥教育合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30.
This paper develops a design-based approach to identifying cohort effects in APC analyses. Cohort effects arise when one cohort is treated by a unique set of formative socialization experiences, which causes it to differ from other cohorts in relevant outcomes. APC analyses typically compare treated and untreated cohorts from a single population. Our approach introduces a second group—a control group, in which no unit is treated but that is otherwise similar to the first—and adapts difference-in-differences estimation to the APC framework. The approach yields two identification strategies, each based on transparent and testable assumptions. We illustrate how the method works and what is to be gained through three examp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