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篇
  免费   11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8篇
法律   229篇
中国共产党   12篇
中国政治   34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5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以新换旧"为侵权损害赔偿中恢复原状之一种,受害人是否从中获得不当利益以及如何扣减乃学界争议之焦点。国外有基于不当得利之禁止而允许扣减相应利益之作法,亦有基于强迫得利之原理而不许扣减之判例;国内之争议则主要集中于损益相抵能否适用之问题。然欲认清该问题之本质,须从"能否扣减"的争论中跳出,将注意力集中到受害人"有否获利"上来。考量受害人是否获利,须根据具体案件,结合相关因素作出判断。  相似文献   
102.
舒圣祥 《法庭内外》2010,(11):44-44
国庆前夕,武汉公安局交管局告知当地一批拍摄交通违章的"拍客":"市民举报违章有奖"这一举措将于今年底取消。据悉,武汉是继广州、深圳等城市之后,第三个开展市民举报违章有奖活动又停止的城市。对于有奖举报违章,隆重推出后又黯然叫停,背后缘由和考虑究竟是什么?有人把账算到所谓"职业拍客"头上,认为有奖举报扭曲了社会价值观。可是,市民拍违章拿奖金不同于"钓鱼执法"里的"钓钩",为此付出了相应劳动,即使拿到点钱,也绝非"不劳而获"或"不当得利",有什么好批评或眼红的呢?  相似文献   
103.
《人民公安》2006,(4):62-62
王某于1997年担任公司销售人员时.利用当时会计疏忽.2002年被新任会计发现其亏欠公司60余万元。几经公司催要拒不交还(其以1997年会计曾出具账目结清字条为由)。公安机关办案中有三个观点:一是认为王某行为是不当得利:二是王某构成侵占罪:三是王某构成职务侵占罪。请问:王某行为应如何定性?  相似文献   
104.
邱娟  刘华 《中国律师》2008,(2):66-67
依传统英美法理论,债可区别为合同之债与侵权之债,但随着返还请求权[Restitution]由单纯的救济方式发展为独立的请求权基础,英美债法体系随之发生变化,返还请求权已成为英美债法的第三大支柱。而返还请求权法是以不公正利益增加为基本原则而构建.整合了以其为基础的权利主张,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Goff和Jones于1966年定义“返还请求权法”为“调整各种以不公正利益增加原则为基础的清求权的法律部门,它包括准契约,但不限于此。”该定义随后被学术界和实务界广泛接受,是返还请求权最具权威性的定义。  相似文献   
105.
源于民法上的不当得利制度,在行政法上已经发展成为一项独立的公法制度,然而我国行政法对此却缺少关注,尤其是行政法上因不当得利发生纠纷进入诉讼后的举证责任问题。由于行政法上不当得利制度的特殊性,行政法上不当得利的举证责任应适用行政诉讼中"被告举证"责任原则并援用民法上的"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106.
对于如何认识因拾得遗失物所形成的法律关系 ,目前理论上还没有一个为大家普遍接受的结论 ,有主张不当得利之债的 ,也有主张物上请求权的。如果将拾得遗失物作为一种单独之债的发生根据 ,使理论上有一个统一的依据 ,就会有助于更准确地解决实践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通则若干问题的解释》通过确认债务加入人的追偿权,填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关于债务加入人能否向原债务人追偿这一问题的法律漏洞,完善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债务加入制度。基于当事人约定的追偿权应当区分三方共同订立债务加入合同、债务加入人与原债务人约定加入债务以及债务加入人与债权人加入债务而构建相关制度。关于基于当事人约定的追偿权制度构建,该解释采取基于不当得利、无因管理、法定连带债务或不真正连带债务路径确定,但债务加入行为大多具有担保的功能,且从有利于鼓励第三人积极加入债务出发,应当采取类推适用保证人追偿权规则的路径。对于追偿权的数额及追偿权的限制,应当在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思的基础上,分别依据追偿权性质的不同进行确定。追偿的数额原则上不得超出债务加入人承担债务的范围。  相似文献   
108.
公法上不当得利作为公法之债的发生原因之一,在受益方与受损方之间成立公法上不当得利返还之债权债务关系。公法上不当得利的法律效果通常表现为不当得利之债,其涉及不当得利之债的主体、不当得利之债的标的和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的范围等内容。然而公法上不当得利之债的主体与返还请求权的范围是公法上不当得利区别于民法上不当得利在法律效果上的最大差异所在,而公法上不当得利之债的标的则基本可准用民法上不当得利的相关规范。  相似文献   
109.
我国法律关于债权转让问题的规定,已经较为完善了,实践中,也确实起到了指导人们如何转让其债权以及约束人民法院裁判有关债权转让纠纷案件的作用,发挥了民事法律规范应有的行为准则和裁判准则的双重机能.但是实践中产生的很多相关问题,都不是直接依据相关的规定即可解决的,都需要对法律进行解释、对法律漏洞进行填补后方能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