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篇
  免费   11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8篇
法律   229篇
中国共产党   12篇
中国政治   34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5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41.
广州许某恶意取款一案引起了人们对罪与非罪的争议,本文通过对比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得出符合法理的结论。  相似文献   
242.
围绕法律将财产所有人拟制为受托人的正当性问题,衡平法建立发展起了各种不同的法学理论。本文指出探讨拟制信托的衡平法理论基础,不仅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这一独特的法律制度,也为我国信托法在发展过程中能否引进相关规则提供了法律理论基础层面的思考与论证。  相似文献   
243.
原租赁合同解除后,转租赁合同是否解除?一种观点认为,原租赁合同解除后,转租赁合同随之解除,转承租人无须再向转出租人支付租金是十分自然的事情。但问题并不这么简单,这种关系所蕴涵的法理较为复杂。近日,本刊与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共同邀请专家,结合典型案例,对原租赁合同解除后转租赁合同的效力、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44.
245.
社会各界关注的许霆取款案,随着2008年3月广州中院重新作出新的判决结果而结束。这是一个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引发法学界人士激烈争论的典型的司法案例。我们应该从这一案件的改判中吸取教训,以此来推动司法制度的真正变革。本文从许霆恶意取款案如何定性,如何体现刑法的法定原则,及对本案主张成立盗窃罪的基本立场上,提出有关立法和司法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246.
《中国律师》2014,(5):87-88
4月15日,海南省法官协会和省律师协会联合组织庭审观摩,近百名实习律师首次在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参与旁听了一宗标的额逾2000万元的不当得利纠纷案件庭审。以往的庭审观摩往往在中级法院进行,这是首次在高院组织实习律师观摩庭审,规模大、时间长。  相似文献   
247.
在民法上,“法律行为”向为建立法律关系之基础,亦为民法体系中之重要核心。中国大陆民法总则编建议稿有关“法律行为”之规定,亦为民法核心之一,且其规范之条文,系重要民法立法。而“法律行为”可谓已成为任何一种民法之基础。法律行为之存在,在某些情状下仍有可能衍生“无效”之问题。在我国台湾地区,法律行为之无效,系指按照法律之一定条件,对于已成立之法律行为进行评价后,所得之否定性结论。然而,我国台湾地区民法第一百一十三条与现行制度,例如不当得利、物上请求权或第二百四十七条之给付不能、第九百七十九条之1订婚赠与物之返还等,规范上明显冲突。该民法第113条为大陆民法所无,故有就海峡两岸相关概念加以比较之必要。  相似文献   
248.
正一、基本案情原告李某某经营一家小型物流公司,交易过程中一般由客户将货物发到物流公司,物流公司将货物运送到收货人手中后代托运人回收货款,并将收回的货款汇给托运人。2013年3月3日,原告李某某在给托运人王某某汇款的过程中不慎将款项60408元汇入曾发生过托运业务的被告赵某某账户内。3月7日,无奈的李某某又向托运人王某某账户上汇款60408元,并要求被告赵某某返还60408元,遭被告赵某某拒绝。数日  相似文献   
249.
专利侵权的认定,必须以该项申请的技术方案获得专利行政管理部门授权为前提条件。在申请日之前,由于可以将其界定为商业秘密,可以通过商业秘密侵权来保护专利申请人。但如果该项技术方案未获得专利授权,第三人从公开的文献中获得并实施了该技术方案且获利,给申请人造成损失,应适用不当得利规则来解决相应的纠纷。在立法层面来讲,也应将专利不当得利请求权进行要件化,增强可操作性,将其确认为专利法中的一项规制原则。  相似文献   
250.
一张汇票,引发一场场迷宫般的诉讼案,别说普通百姓看不懂.就是具有法律专业知识的人士看了案卷也感觉眼花缭乱——这就是发生在江苏溧阳的一桩离奇的由一张银行承兑汇票引发的"连环诉讼案"。一张50万元的银行承兑汇票黑夜被盗,法院公示催告票据能否止付?两名大盗盗窃一张"纸(汇票)"最终又该当何罪?50万元的汇票能否公示催告挂失追回物归原主?那50万元的汇票转手他人却被折腾出57万元来,凭空多出来的7万元是否不当得利又该何去何从?对这些问题法院又将如何依法做出怎样的判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