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5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94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21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81.
由于死后各种复杂的人为现象的存在,使得建立死后血液酒精含量(BAC)和死亡时醉酒状态之间的关系十分困难。在日常检案中必须考虑细菌污染、发酵是否引起死后乙醇再合成,死亡时胃中未被吸收的乙醇是否向周围组织以及血中扩散等问题。本文总结了关于死后乙醇分析及结果解释相关问题的研究文献,旨在为从事法医毒物学乙醇分析的同行在调查此类案件时提供良好的开端。  相似文献   
82.
白璐  廖林川  颜有仪 《证据科学》2008,16(3):361-366
目的乙醇代谢动力学受诸多因素影响,关于酒的种类对其影响少见报道。方法本研究让志愿者在相同的饮酒时间内,饮用舍相同乙醇量的啤酒、白酒。将所得数据用药代动力学计算程序DAS Ver1.0进行处理。结果乙醇的体内过程符合一级吸收、非线性消除、一室模型,权重为1。啤酒与白酒相比,吸收速度快,峰浓度高。达峰时间旱,消除速度快。结论酒的种类对乙醇代谢动力学有影响,如果根据乙醇的代谢动力学规律来推测饮酒个体某一时刻的BAC。或根据BAC推测实际饮酒量,应该充分考虑到酒的种类对乙醇代谢动力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3.
本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在 Porapak S 柱上测定人血中乙醇及其代谢物乙醛、乙酸。全血中乙酸在酸性条件下直接加入甲醇酯化成乙酸甲酯,改善了乙酸的挥发性和色谱行为。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应用本法测定两例正常人饮酒后血中乙醇、乙醛、乙酸浓度,结果表明血液乙醇浓度在酒后90分钟最高,而血液乙醛、乙酸浓度高峰则与人的乙醇代谢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已发生凝血的血液样本采用超声处理的必要性和最佳时间。方法抽取500名驾驶员血液样本各两份,其中1份为抗凝血,1份为未抗凝血。抗凝血样本采用直接进样,未抗凝血分别采用旋涡震荡后直接进样和进一步以不同时间超声处理后再进样,采用GC法分析各样本中乙醇浓度。以抗凝血检测结果为标准值,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500份抗凝血液样本中有462份检出乙醇,相应462份未抗凝血液样本中445例检出乙醇。未抗凝血经60min超声处理后再进行GC检测,所得结果与相应抗凝血相符,而采用更长、更短时间的超声处理,或不加超声处理的检测结果绝大多数与相应抗凝血检测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机动车驾驶员血液中乙醇浓度测定应使用抗凝血样本;如样本未加抗凝剂出现凝血后,则应对样本进行超声波处理,时间以60min为宜。  相似文献   
85.
乙醇(酒精)与镇静催眠剂在日常生活和临床治疗中使用广泛,所引起的中毒较常见。临床治疗及法医学鉴定中常遇到乙醇与镇静催眠剂联合服用引起中毒甚至致死的情况。目前,对于乙醇与镇静催眠剂联合服用的中毒,尚缺乏比较系统的介绍。本文综述了乙醇与镇静催眠剂联合服用中毒的发生率、中毒方式和途径、中毒症状、毒性协同作用的证据及机制等研究进展,以期引起法医工作者及临床医师的重视,为此类中毒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6.
目的建立一种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法检测全血中的乙醇。方法全血经硫酸铝钾沉淀蛋白,加入内标异丙醇后,用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法进行检测,FID为检测器,用保留时间定性,内标标准曲线法定量。结果该方法线性范围为0.2-1.4mg/m L,相关系数R=0.999 3,总分析时间不超过5min,最低检测限为0.01mg/m L,相对标准偏差(RSD)〈5%,平均回收率为92.3%;所建立的方法与顶空气相色谱(HS-GC)法比较相对偏差(RD)〈10%。结论该方法可用于全血中乙醇的检测。  相似文献   
87.
目的通过对贵州省2012年1000例涉嫌酒后驾驶、道路交通事故酒精检案的特点进行分析,为预防和控制酒后驾车提供科学数据。方法在利用Excel及Spss统计软件对涉嫌交通事故肇事者性别、年龄、肇事时间、肇事车型以及对肇事者血中乙醇质量浓度(BAC)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涉嫌酒后驾驶者男性居多,年龄在20~50岁间占92%。事故多发生于20~24时,以县市区干道为主,肇事车辆为摩托车占46.72%。在1000例乙醇检案中,28.7%为未检出,9.3%为酒后驾车,59.5%为醉酒驾车。结论 2012年贵州省发生的1000例涉嫌酒后驾驶案件中有一定相关特征,可为"酒驾"的预防与控制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8.
目的 观察活血利水方对缺血性脑水肿大鼠血清能量代谢相关酶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MB,CK MB)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活血利水方低、高剂量组,甘露醇+川芎嗪组,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灌胃,分别于1、3、7 d 3个时段将大鼠麻醉后心脏取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SDH、CK-MB活性。结果 脑缺血2 h再灌注1、3、7 d,模型组血清SDH活性较假手术组均显著降低,CK-MB活性较假手术组均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在缺血2 h再灌注3个时段,各治疗组SDH活性均显著升高;在再灌注3、7 d,仅活血利水方高剂量组CK MB活性显著降低。结论活血利水方可通过降低CK MB活性、升高SDH活性来减轻脑水肿程度,抵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89.
乙醇对氯胺酮在家兔体内毒物代谢动力学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乙醇对氯胺酮在家兔体内毒物代谢动力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实验家兔分为单用氯胺酮组、氯胺酮与乙醇合用组及对照组,三组动物分别灌胃氯胺酮0.15 g/kg、乙醇3.0g/kg与氯胺酮0.15 g/kg及等体积生理盐水。分别于给药前和给药后不同时间点收集血、尿标本,GC和GC/MS法测定氯胺酮和代谢物去甲氯胺酮浓度,WinNor-Lin软件拟合房室模型并计算氯胺酮和去甲氯胺酮毒物代谢动力学参数。结果氯胺酮在家兔体内的毒物代谢动力学过程呈一级动力学特征,符合二室开放模型,合用乙醇后不改变其房室类型。合用乙醇组家兔体内氯胺酮的K10、AUC和β均大于单用氯胺酮组,而T1/2K10、T1/2β、A和Cmax均小于单用氯胺酮组,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V/F、K01、K12、K21、T1/2K01、α、T1/2α、Tmax和B等参数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合用乙醇组家兔体内氯胺酮的代谢物去甲氯胺酮的K01、A、B和Cmax等参数均大于单用氯胺酮组,而T1/2K01、Tmax均小于单用氯胺酮组,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V/F、K10、K12、K21、AUC、T1/2K10、T1/2α、T1/2β、β等参数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乙醇可加快氯胺酮在体内的消除过程,促进其转化为去甲氯胺酮,对于氯胺酮与乙醇合并滥用的鉴定,应考虑两者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90.
动物实验和实际案例分析结果表明,尸体低温保存较长时间,或室温保存数天,血,尿中可生成乙醇正丙醇等,乙醇量一般为正丙醇的20倍内。另一组实验考察了血,尿样品保存时乙醇的稳定性。在评价乙醇含量,判断是否生前饮酒时需考虑这些因素对乙醇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