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21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17篇
外交国际关系   31篇
法律   89篇
中国共产党   82篇
中国政治   175篇
政治理论   33篇
综合类   5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501.
李晓华 《人民论坛》2023,(18):68-72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突破、产业政策的推动使自动驾驶呈现高速增长势头,技术水平快速提升,产业和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涌现多种类型发展模式,中国自动驾驶产业国际竞争力也不断增强。同时,自动驾驶仍然面临技术成熟度、软硬件成本、基础设施水平、数据丰富度以及法律法规不足等方面的制约。加快推进自动驾驶的水平提升和市场拓展,需要在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数据采集、法律法规等方面发力。  相似文献   
502.
梁平  潘帅 《河北法学》2023,(3):42-61
推进传统产业转移升级是雄安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但从当前产业转移升级的现状来看,存在着传统产业去留与高端高新产业布局困难的现实困境,反映出在地方限缩性产业政策与扩张性产业政策下法治保障缺失。雄安新区作为“创新之城”,透射出产业发展亟需正确处理产业政策与法治的关系,建立有效市场、有为政府,强调政府干预的法治化,让产业政策回归引导本义。具体而言,需要以功能性产业政策为主,主要通过程序性的地方立法,将产业政策纳入法治化轨道。在产业政策制定与实施中建立起民主决策制度、政策评估制度、问责制度等保障机制,运用法治手段划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依法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503.
随着全球主要经济体普遍提出碳中和目标并加大绿色产业扶持政策力度,“以立法促产业”成为大国战略竞争的新特点。在中国绿色产业处于全球优势地位、美国借《通胀削减法案》促进绿色产业发展的压力下,欧盟以抢抓全球绿色经济新机遇、对冲全球绿色产业政策竞争压力、谋求能源安全长远保障为目标,围绕绿色产业发展的顶层战略设计和资源统一调配,推出以“绿色协议产业计划”为总体框架的一揽子绿色产业提振政策,构成欧盟加强扶植本土绿色产业发展的总体政策纲领。虽然中国绿色产业实力雄厚,产业链供应链国际融合度高,但欧盟作为中国绿色产业主要出口目的地与合作伙伴之一,其绿色产业本土化趋势或将降低对中国低碳技术产品的进口需求,给中国绿色产业优势地位带来更加严峻的挑战,并加剧中欧在关键原材料领域的竞争摩擦。当前形势下,利用欧洲能源结构调整契机,主动运筹对欧关系,稳定中欧绿色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深化中欧绿色合作伙伴关系,是维护中欧关系稳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04.
董一凡  赵宏图 《和平与发展》2023,(5):102-127+176
2023年2月,欧盟委员会发布《净零时代的绿色协议产业计划》,这是欧盟近年来首份就支持绿色产业发展而制定的产业政策。它的出台表明,面对地缘政治紧张、绿色产业竞争加剧以及能源经济转型的内驱动力,欧盟在积极推进绿色转型、鼓励绿色产业的基础上,将以“聚焦竞争”“政府主导”的产业政策引领绿色产业的发展,这与欧盟以往的绿色产业政策大相径庭。它与2023年3月以来相继发布的《净零工业法》、《关键原材料法》、“氢银行”战略等针对部分关键领域的法案,共同构成了欧盟绿色产业新政的政策框架、政策目标和实施路径。鉴于欧盟绿色产业新政浓厚的保护主义和地缘政治色彩,它的推行恐将给全球绿色产业发展及相关供应链带来负面影响,将中国设定为“去风险”目标的做法也会给中欧相关合作带来冲击,不利于实现其绿色产业发展和能源转型的目标。  相似文献   
505.
为重塑竞争优势、重建中产阶级、保障供应链安全,拜登政府将重振本土制造业作为重要议题,并采取一系列举措,包括以产业政策塑造整个生态系统、以政府工具发挥示范引导作用、以机构优化增强政府执行能力、以“友岸”和“近岸”作为重要支撑等。这些措施已产生一定的成效,吸引了全球半导体、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等先进制造企业赴美投资,掀起了一大波建设浪潮。不过,鉴于产业政策在执行层面的问题、政府采购的引导作用有限、项目进展受阻、制造业工人短缺等挑战,拜登政府要想重振美国制造业并非易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