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1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4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369篇
中国共产党   34篇
中国政治   200篇
政治理论   45篇
综合类   36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122篇
  2012年   142篇
  2011年   167篇
  2010年   150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55篇
  2007年   143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91.
浅论亲吻权     
肖洪琪  王长军 《四川审判》2002,(3):24-24,36
2001年3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精神赔偿解释》),该司法解释的实施,符合保护人权的国际趋势。极大地加强了对公民人身权的保护,随即在全国掀起了人身权诉讼的高潮。在几个月的时间里,人民法院就受理了诸如亲吻权、安宁权等诉讼。本文拟本院审理的全国首例“亲吻权案”对此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992.
作者从法律人格内涵的变迁中归纳出由不平等到形式平等再到趋近实质平等三个阶段的基本特征 ,并分析相应各阶段法律人格与伦理性之间的关系 ,指出法律人格内涵的丰富是人格权发展的民法理论基础 ;加速人格权发展 ,提升人格权地位使之与财产权并重将成为未来民法不可阻挡的趋势。  相似文献   
993.
994.
第三人间接侵害夫妻性生活权利的法理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夫妻性生活权利是婚姻关系中一项应有而且举足轻重的权利。由于第三人的侵权行为致使丈夫的性功能受损而间接导致了妻子的夫妻性生活权利丧失 ,则妻子有权作为独立的诉讼主体向该致害第三人索赔。丈夫受侵犯的是人格权之健康权 ,而妻子受侵犯的则是身份权的一种 ,进一步可细化为基于婚姻关系而产生的同居权。  相似文献   
995.
新闻是指利用报纸、杂志、广播电台、电见台、新闻电影等大众传播工具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行为新闻传播则包括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发布、新闻传送等各个新闻活动过程。新闻自由是广大新闻工作者基于人民的委托所享有的依法自由从事采访、写作、发表、出版新闻作品并不受他人非法干涉的权利。  相似文献   
996.
信用权是民事主体所具有的偿付债务的能力而在社会上获得的相应信赖与评价,是一种独立的人格权.它既区别于名誉权,也区别于商事人格权,还区别于无形财产权.在我国确立信用权制度有利于改善当前社会信用现状,有利于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完善我国信用权立法体制.健全我国的信用权制度,一方面要完善对信用权的民事责任保护;另一方面,也必须健全相应的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997.
其乐木格 《前沿》2007,(7):153-154
民事诉讼标的理论是诉讼法理论的核心问题。正确理解民事诉讼标的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主要介绍民事诉讼标的理论主要学说,即旧实体法学说、诉讼法学说、新实体法学说等三种学说,并进一步分析我国民事诉讼标的理论方面的现状,最后阐释了我国关于民事诉讼标的理性设计。  相似文献   
998.
我国在诉讼标的理论方面的长期滞后,已成为制约我国民事诉讼法学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德国的诉讼标的理论经过数百年发展已形成了相当完备的、系统的体系。本文主要对德国诉讼标的学说及其产生的背景作一简要阐述和评价,以期对我国诉讼标的理论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99.
传统民法对物权提供防卫性保护与进取性保护 ,使物权之权利主体拥有物权请求权与损害赔偿请求权 ,依权利的绝对性、排他性论 ,人格权与知识产权之上亦应存在此双重保护 ,即不独存在损害赔偿请求权 ,亦当存在人格权请求权与知识产权请求权。我国《民法通则》创制的侵权的民事责任制度混淆了民事权利的防卫性保护和进取性保护 ,削弱了民法的保护力度。同时 ,侵权的民事责任制度亦因其显示了国家权利的过分干预而损害了私法精神。  相似文献   
1000.
十六岁的黄蔚(化名)正在牢房中和其他人一起干着活,突然牢房门被打开了,管教把也喊了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