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7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1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7篇
法律   308篇
中国共产党   66篇
中国政治   119篇
政治理论   31篇
综合类   1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对于刑事和解制度的讨论与研究,学界和实务界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赞成者从保护被害人利益、提高诉讼效率、构建和谐司法环境等角度论证了刑事和解制度的价值;反对者从刑事和解制度与刑法三大基本原则的关系、刑法一般预防的目的、我国的现实国情等角度分析了刑事和解制度存在的瑕疵。从理论的角度分析,刑事和解制度当然有其优越的价值,但是站在我国国情的现实角度,刑事和解制度的本土化进程还存有一定的障碍。在充分肯定刑事和解理论的优越性的基础上,应该坚持刑事和解制度不应当是“一锤子买卖”,而应当参考刑法中缓刑考验期、数罪并罚的量刑制度,设立“准缓刑制度”和“准数罪并罚制度”作为刑事和解制度的辅助制度,以保障真正实现刑事和解制度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2.
环境权作为环境法学核心问题之一,是随着世界环境危机和环境保护运动而生的晚近事物,其性质、内容均具有不确定性。应以环境权的私权化为前提,并以此为基础设计环境权的要素之边界,从而使环境权和其他权利在私法体系中协调共处。  相似文献   
123.
根据《民法典》医患法律关系是民事法律关系,不是行政法律关系.目前有学者对于医患法律关系性质与定义的认识存在偏差,主要表现为对典型医疗服务合同、强制缔约医疗服务合同、医疗准合同(无因管理;不当得利)的认识不符合《民法典》等法律的规定,此不利于厘清医患双方的权利义务,不利于医患双方合法权益的保护,不利于医患关系的和谐,最终...  相似文献   
124.
抢劫罪是一种严重侵犯我国刑法所保护的财产权利和人身权利的犯罪。以往实践中对抢劫罪相关问题的认识不一致,导致量刑上的巨大差异。最新的司法解释对抢劫罪的特征、既遂和未遂及加重情形中入户抢劫、“准抢劫”等问题给予了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125.
杨红艳 《法制博览》2023,(35):28-30
《民法典》第九百三十三条以有偿、无偿为标准对委托合同作出了区分,但未对其适用范围进行限制。本文认为,从目的性限缩解释角度出发,应当排除任意解除权在混合合同中的适用。原因在于,对民事、商事委托进行区分有其特定的理由,商事委托中任意解除权存在的正当性低,应当严格限制适用。例如,商事委托中排除特约有效,民事无偿委托中排除特约无效,民事有偿委托中排除委托人权利的特约无效,排除受托人权利的特约有效。  相似文献   
126.
赵祥 《前沿》2009,(8):93-98
非政府组织在现代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广泛,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为了从理论上对非政府组织在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解释,本文建立了一个包含政府组织、市场组织与非政府组织在内的交易成本分析框架,指出非政府组织在对一系列准公共产品的治理上具有交易成本优势。这种优势不仅是非政府组织存在的制度逻辑基础,同时也限定了非政府纽峻的作用范围。  相似文献   
127.
目前,监控视频、手机视频等各类影像采集技术与设备已在全社会普及,并且大量应用于各类场所。而此类视频的影像视觉效果往往较差。本文所探讨的人像重建技术就是针对此类问题而提出的,研究如何通过对模糊人像的特征采集,进而将这些特征融入为之所建立的高分辨率人像模型中,最终得到高视觉质量的人像图像。  相似文献   
128.
学界对于最高法院指导性案例的法源地位以及"应当参照"的规定存在争议。为此,应首先来夯实法源的理论基础即法源双层构造论:就法源性质论而言,法律渊源是司法裁判中基于制度性权威并具有规范拘束力的裁判依据;就法源分量论而言,法源拘束力的大小同时受它在法源等级序列中的位置以及依据实质理由偏离它的难度的影响。因最高法院拥有法律解释的制度性功能、法律规范的复合型确证授权以及试行立法的制度性实践,指导性案例已成为司法裁判中基于附属的制度性权威并具有弱规范拘束力的裁判依据,具备"准法源"的地位。同时,指导性案例的分量低于制定法与司法解释,并受诸多现实和制度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9.
錾削基本操作的训练技术指导应始终围绕着"稳、准、狠"来教学,使学生真正明确锤击时的技术要点,錾削的技能也就掌握了。  相似文献   
130.
不起诉被害人自我救济制度各国立法例各不相同,我国采用公诉转自诉制度;然而其存在一系列缺陷与不足,有必要借鉴外国成功立法例,完善我国不起诉被害人自我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