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22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9篇
各国政治   13篇
工人农民   58篇
世界政治   13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篇
法律   2723篇
中国共产党   753篇
中国政治   1365篇
政治理论   420篇
综合类   1344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149篇
  2014年   373篇
  2013年   399篇
  2012年   454篇
  2011年   450篇
  2010年   497篇
  2009年   538篇
  2008年   566篇
  2007年   419篇
  2006年   369篇
  2005年   364篇
  2004年   367篇
  2003年   375篇
  2002年   331篇
  2001年   257篇
  2000年   315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吕钺 《中国检察官》2007,(11):47-49
刑事诉讼证明标准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在诉讼活动中利用证据证明案件事实需要达到的程度”。刑事诉讼证明标准是证据证明案件事实是否达到证明要求的基本准则,是刑事诉讼证据理论体系中的核心内容,更是每一个司法者不得不思考的问题。研究刑事诉讼证明标准理论,完善刑事证明标准体系,对于司法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2.
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若干基本理论问题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左卫民  万毅 《中国法学》2003,(4):136-147
从现代化理论来看 ,刑事诉讼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传统型刑事诉讼制度向现代型刑事诉讼制度转化的历程。传统型刑事诉讼制度与现代型刑事诉讼制度之间在程序理念、结构以及运作等方面都存在着重大差异。对于这些基本理论问题 ,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中显然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 ,正是这种认识上的误差 ,导致了改革目标的错位以及改革路径的错误选择。据此 ,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目标应当定位为建立现代型刑事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33.
本文从刑事案件的基本含义出发,阐述了刑事案件并案诉讼的实体与程序要件,并结合各要件的理解,对实务中人们忽视或存在争议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4.
在我国现行的刑事审判监督程序设计中,发现事实真相、纠正错误裁判是唯一目标,法院作为栽判者可以凭职权主动启动再审、检察院拥有不受限制的再审抗诉权、当事人不能直接启动再审程序、再审理由设置不合理、再审审理程序不符合再审案件特点等等都直接影响着刑事再审程序应有的制度价值的实现.本文试图通过在价值选择的过程中尽力地寻求平衡点来研究和设计再审程序改革的出路。  相似文献   
35.
广义上的律师职业拒证特权是律师在诉讼业务和非讼业务中所知悉的公司、个人和非法人团体的秘密拒绝向国家、社会和第三人泄露,狭义上的律师特权是指在刑事诉讼活动中从当事人口述或书面交流中获知的与正在侦查或追诉的案件有关的、不利于当事人的证据信息或信息线索,拒绝向司法机关报告或作证。律师拒证特权使律师处于二难风险:可能受到国家的职业否定,亦可能遭受当事人利益反悔的贬损。律师必须正确、恰当理解职业拒证特权的界限,即不帮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隐匿、毁灭、伪造证据或串供,不威胁、诱骗证人作伪证,消极履行真实义务,根据证据,不做违背事实真相的辩护。  相似文献   
36.
法官出国培训,并不是一个成本效益的简单计量问题,而是一个涉及到法院内部的激励机制设计、法官的知识结构、法官专业化建设等方面的综合问题。以成效比、激励和法官专业化为主要视角,以法官出国培训问题为中心,对当代中国的法官队伍建设进行讨论,对“应当严格限制法官出国培训”的观点进行商榷,进而提出法官出国培训是一种可取的激励措施。  相似文献   
37.
康黎 《中国律师》2007,(12):52-53
辩护原则是现代刑事诉讼中的一项基本原则,它贯穿于侦查、起诉、审判(包括定罪和量刑)的各个阶段。本文拟以"求法"与"求情"为视角,对量刑中的辩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38.
39.
黄胜  曹瑜 《法学杂志》2007,28(6):79-81
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是刑事法学的重要理论议题,具有学术和实践的双重价值,而我国传统的客观标准已不能满足司法实践的需要.本文拟从比较法的角度出发,对两大法系的刑事证明标准作一探讨,同时对我国的原有标准进行评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刑事证明标准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40.
刘晓兵 《河北法学》2007,25(7):163-168
诉因制度是日本刑事诉讼法借鉴大陆法系职权主义诉讼程序和英美法系对抗主义诉讼程序的一项独创.主要探讨诉因的基本涵义、诉因与相关范畴的关系、诉因在日本刑事诉讼中的运行规则、诉因的主要功能及其对我国刑事诉讼的借鉴意义.在刑事诉讼中,诉因可以协调控诉方、裁判方和辩护方在刑事诉讼中的相互关系,不但有利于制约公诉机关的起诉变更权,而且有利于防止司法权滥用和保障辩护权的有效行使.在当前我国刑事诉讼程序由职权主义向对抗主义转变的过程中,借鉴日本的诉因制度有利于克服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的某些缺陷和弊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