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3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1篇
法律   27篇
中国共产党   348篇
中国政治   300篇
政治理论   200篇
综合类   19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李心记 《前沿》2012,(4):57-58
马克思“现实的个人”是相对于黑格尔、费尔巴哈等的抽象的个人而言的;“现实的个人”是具有多重规定的、生活与现实中的、从事感性活动的个人;“现实的个人”是历史发展的主体;“现实的个人”的主体性、创造性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的,因而是限度的。  相似文献   
22.
马克思对原始社会的家庭问题十分重视,他在《人类学笔记》“摘要”中,突出家庭在原始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入研究原始社会的家庭关系和生产关系,阐述血缘家庭是第一个有组织的社会形式;论述家庭和生产力是划分原始社会历史不同时期的标准,探究原始社会本质及规律,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23.
自由是马克思主义探讨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马克思在哲学史上第一次将自由置于唯物史观基础上,唯物史观是区分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与其他自由观的根本标志;自由受到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是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自由与平等、自由与必然、自由与法治是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重要范畴,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24.
“马克思的非道德主义”和“马克思的道德主义”是在“马克思与正义之争”这场争论中所形成的两个派别。“马克思的非道德主义”者主张马克思是站在非道德的立场上,依据正义的社会决定标准认为资本主义不是非正义的。“马克思的道德主义”者认为马克思是基于一定的道德立场建立其正义理论并批判资本主义为不正义。“正义之争”的实质是争论双方都片面地理解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不懂得唯物史观已经将两种立场的对立消解于自身之中,因此两个派别应该在较量中相互吸收。  相似文献   
25.
王蓉 《传承》2012,(2):30-31
青年马克思通过对以往法哲学思想的批判吸收,其法哲学思想逐步形成。这主要体现在马克思早期法哲学观的唯物主义转变以及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法与经济基础的论述和《共产党宣言》中对法的本质的剖析上。尤其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对资产阶级法的本质作出批判和分析,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历史唯吻主义法学已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6.
马克思一生两大发现之一的历史唯物史观在19世纪40年代中期产生以来,经历一段曲折的发展、完善的过程.晚年马克思在研究了人类学资料后,对唯物史观进行了丰富和发展,使唯物史观变革、升华.变革的关键在于晚年马克思揭示了主观目的性并非人类劳动的本质,血亲关系才是人类劳动的前提,人的劳动是以自身为目的的.同时揭示了,具双重性质的农业公社可以跨越卡夫丁峡谷,进入社会主义,进而打破了将人的实践和交往活动受制于抽象的资本主义生产活动,将物质生产领域的自由与人的自觉创造活动统一起来,使社会劳动财富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7.
《党课》2013,(2):54-54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句话揭示了人民主体性的科学内涵和实现途径,创立了人民主体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古往今来,人类社会的每一次重大变化都与人民的力量紧紧相连。中国共产党早就认识到并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条规律,把马克思的人民主体理论提高到新境界。具体而言就是要:亲民、  相似文献   
28.
《学理论》2016,(4)
唯物史观作为马克思的两大重要历史贡献之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整体完善和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唯物史观中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提出的对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天才论述。从马克思关于唯物史观的相关经典著作出发,简要阐释唯物史观中的经典内容,并对唯物史观的意义进行相关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29.
30.
准确把握价值观的属性,可以为价值观内容的社会实践化提供基本的理论标尺,有利于价值观建设社会实践工作的稳妥推进。本文从唯物史观的视角出发,对价值观的相关属性作出了概括,并就这些属性在理论建设中的意义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