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97篇
  免费   269篇
  国内免费   16篇
各国政治   136篇
工人农民   32篇
世界政治   22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75篇
法律   3487篇
中国共产党   1066篇
中国政治   2770篇
政治理论   579篇
综合类   1414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163篇
  2020年   143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155篇
  2015年   433篇
  2014年   839篇
  2013年   612篇
  2012年   767篇
  2011年   681篇
  2010年   650篇
  2009年   763篇
  2008年   693篇
  2007年   604篇
  2006年   501篇
  2005年   507篇
  2004年   680篇
  2003年   374篇
  2002年   326篇
  2001年   198篇
  2000年   195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系统研究宪法监督程序问题应主要从宪法监督程序构造、运行、关联的一般理论和中国特色宪法监督程序的健全完善等方面,构建以解决中国问题为主旨的宪法监督程序研究的基本框架,构成宪法监督程序论纲。  相似文献   
912.
本期导读     
《春秋》2009,(6):1-1
《历史足音》栏目,刊登了曾经担任毛泽东主席卫士13年的李家骥的回忆文章,细致再现了伟人在开国大典这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一天中的所思所想所为。另外,为纪念澳门回归10周年,我们特别选登了全国政协副主席、澳门著名爱国实业家马万祺亲身参与、经历澳门回归各项活动的回忆文章。  相似文献   
913.
现代政治的运行需要法律的调整和控制,政治法由此而生。政治法是调整政治关系的法律,包括政治主体法、政治行为法、政治程序法与政治责任法。学界一般把政治法归属于宪法类法律。从政治的法律调节和法律本身的层级结构看,这一归类有其不合理的一面。宪法作为根本大法,固然也调节政治关系,但并不涵盖政治运行的具体过程,不能替代政治法,不能把二者等同。政治法也不是宪法性法律。宪法性法律是不成文宪法国家对具有宪法内容的法律表现形式的称谓,不适合用于中国这样的成文宪法国家。把政治法归属于究法类法律不利于实现政治过程的法律调节。政治法不具有宪法属性,是宪法之下的法律部门。  相似文献   
914.
依据翻译学中的“冰山模型”,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不仅应该把显文本译出,而且隐文本的适时添加也是必要的。本文试图用冰山模型来分析中文经典作品老子《道德经》的英译,借以传播中华文化,弘扬传统精神。  相似文献   
915.
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于10月19日至22日在厦门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及实务界代表约300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议主题是"社会转型时期的宪法课题".在主题的框架内,与会代表围绕宪法文本的变迁、宪法与民生、宪法与部门法关系、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法治化等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  相似文献   
916.
1999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对现行宪法作第三次修正。这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为了宣传这次修宪的重大意义,本文从所修改的六个方面作了一些论述,为普及宪法常识作一些粗浅的研讨。  相似文献   
917.
王建勋 《南风窗》2008,(5):58-59
当一个公民在小共同体中学会依照宪法参与和处理公共事务时,他自然而然地就会在一个大共同体中依照宪法参与和处理公共事务,因为小共同体就像一所培育公民宪政精神的学校。  相似文献   
918.
张仁善编,74.9万字,法律出版社2008年7月出版王宠惠(1881—1958),字亮畴,广东东莞官涌乡人,东吴大学法学院名誉博士。童年时代居住香港。1895年由香港考入北洋大学堂头等学堂,从此在近代中国历史创造了若干个  相似文献   
919.
公民财产权,是指公民个人通过劳动或者其他合法方式取得财产和享有占有、使用、处分财产的权利。宪法上规定的财产权通常是指公法和私法上有财产价值的所有权利,宪法规定的财产权不同于民法意义的财产权,二者分别属于不同范畴的权利体系。私有制产生后,财富与个人之间有了固定的归属关系,并变为法律上的财产权。自从产生宪法以后,资产阶级宪法确立了公民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的宪法地位,以后又发展为同时规定了国家对公民财产权的一定限制。我国在计划经济时代,奉行的是公益无限与国家全能的观念,对私有财产保护不足而限制有加。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完善和宪政制度的发展,我国公民财产权的宪法地位得以逐步提高。在保护与限制之间寻求合理的平衡,是公民财产权宪法地位的最终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20.
流动儿童的幸福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中的第2题"我是一个幸福的人"来测量儿童的幸福感.结果发现,与城市儿童一样,绝大多数流动儿童认为自己是一个幸福的人.多元Log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社会关系("是否与双亲在一起"、 "朋友个数"和"受歧视感")、留守时间和转学次数是流动儿童幸福感的重要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