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0篇
  免费   1篇
工人农民   6篇
世界政治   17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181篇
中国共产党   91篇
中国政治   103篇
政治理论   20篇
综合类   58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总理所说的回答,不仅仅是解释,也是反思、问责和调整。这次动车事故所凸显出来的问题,必须用整个社会体制的自省来回答一如既往,7.23事故发生后,国家与她的公民把事故变成了一场精彩的政治博弈:如何取信和如何不信,  相似文献   
42.
有一个学生问柏拉图,成功如何才能够降临到自己身上?柏拉图只回答了一句话:椰子只能落在你的身旁。学生不解,待追问时柏拉图已拂袖而去。这个年轻的学生一直在揣摩老师这句话的真谛,可是百思不得其解。  相似文献   
43.
面对金融风暴,有没有信心,我做了一点调查,虽然不算广泛,但相信被调查者的回答是真诚的。与来京找工作至今没有结果的农民工交谈。他们回答:“如果没有信心,我们早回去了。”问去年毕业仍没找到接收单位的大学生,他们反问,没有信心,难道这辈子不工作?去乡下问农民,他们说得更轻松,粮价涨了,补贴多了,收入长了.哪能没信心。这些人群被认为是社会底层群体。受危机影响,正处在困境中,但他们并不悲观,未曾言说没有信心。找工作,忙就业,勤耕耘,奋斗不懈,有一股子韧劲。我被他们所感动,愿为他们做点什么,只是没有多大能量。  相似文献   
44.
颠梅审树     
相传广东有个县令,由于他问案多似儿戏,却断明了许多疑难案件,人们称他有神明之目,给他取了个外号叫"颠梅". 颠梅在某县任县令时,遇到这样一宗盗窃案.一天,某甲从海外归来,身边带有不少钱,匆忙赶路,直至太阳西下还未到乡里.他害怕天黑之后途遭抢劫,就在一棵大树下挖了一个坑,环顾四周无人,就把钱全部理了,空手继续赶路.  相似文献   
45.
《明史·杂俎》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明太祖朱元璋曾问群臣:“天下何人快活?”群臣中有的说功成名就者快活,有的说金榜题名者快活,还有的说富甲天下者快活……答案五花八门。朱元璋听着这些回答只是颔首拈须,不以为意。这时,一个名叫万钢的大臣回答:“畏法度者快活。”此言一出,众皆愕然,朱元璋却连连点头,称其见解“甚独”。  相似文献   
46.
司法信箱     
自动投案后又如实供述了司法机关未掌握的犯罪事实,能否认定为自首?Q 编辑同志:犯罪嫌疑人在自动投案时只供述了一罪或部分犯罪事实。在被采取强制措施后,经教育又如实供述了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其他同种或异种犯罪事实的,是否一并认定为自首?法院在审理中对此存在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按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不能一并认定为自首;另一种意见认为应一并认定为自首,不能要求被告人实施了多种或多次犯  相似文献   
47.
如实告知义务作为保险法中最大诚信原则的具体内容为各国法律所确认,但在实践中对如实告知义务的理解上存在偏差,文章从如实告知义务的含义入手,并结合司法实践,详细解析如实告知义务的本质内涵以期对司法实践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8.
为更好地认识和研究居民收入分配问题,2008年年底,“促进形成合理的居民收入分配机制”课题组,对甘肃、北京、黑龙江等地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就居民收入分配机制及相关问题,问卷设计了22项选择性回答问题。问卷发放1200份,有效回收1092份。  相似文献   
49.
“一号选手汇报的案情证据充分,适用法律准确,体现出来良好的素养,但不足的是汇报时间过长,回答问题也过于繁琐,希望以后在汇报案情时语言要简练,回答问题要把握要点……”评委在肯定的同时提出了建议和希望,选手认真听取意见,频频点头,这是7月31日,南岸区检察院侦监系统大练兵中的一幕。  相似文献   
50.
胡质、胡威父子,是三国、西晋时的重臣要员,在当朝和中国历史上都以清廉而闻名。有一次.晋武帝问胡威:“你和你父亲相比,谁更清廉?”胡威回答说:“我不如我父亲。”武帝又问:“你父亲哪些方面超过你呢?”胡威回答:“我父亲清廉,但唯恐别人知道,我清廉,则生怕别人不知道。这就是我远远不如父亲的地方。”由此,清畏人知,便成为美谈和佳话流传下来,被视为清正廉洁的一个道德高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