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5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8篇
各国政治   25篇
工人农民   10篇
世界政治   62篇
外交国际关系   26篇
法律   339篇
中国共产党   292篇
中国政治   544篇
政治理论   203篇
综合类   3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71篇
  2011年   171篇
  2010年   154篇
  2009年   159篇
  2008年   187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白琼  李建珊 《求实》2004,55(6):37-40
客体的“属人性”是客体区别于客观存在的本质属性。客体的生成与主体是同时的 ,没有主体也就没有所谓的客体。客体是人类带有目的性的认识活动的选择结果 ,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生活需要制约 ,经过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研究目的、领域文化素养的研究者选择 ,并经过理论渗透 ,最终带有作为科学认识主体———人类的深刻印记。强调客体的“属人性”有助于理解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相似文献   
32.
关于刑法适用范围理解和立法完善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法的适用范围 ,又称刑法的效力范围 ,是指刑法在时间与空间上的效力。比较新旧刑法对刑法适用范围的规定 ,变动较大 ,有些内容需要正确理解 ;比较国内外刑法及结合刑法理论 ,刑法关于适用范围的规定尚有应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33.
王彪的小说对人性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对人类的灵魂进行了无情的拷问.通过对性的审视,对病态人性的分析及对生与死这一古老命题的昭示,反映了人类内心世界与现实社会无情的冲突,以及人性中追求理性,谋求自赎的渴望.  相似文献   
34.
现代人性理论与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性假设理论是研究对人管理中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由主张任务管理的经济人性假设提出的X理论 ,启迪管理工作必须注意经济效益、建立科学的工作制度、实行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制度、避免“金钱刺激”与“管卡压”的管理方式 ;由主张参与管理的社会人性假设提出的人际关系理论 ,启迪管理工作必须实行民主管理 ,满足人们的社会和心理需求 ,促进人际间的友好与合作关系 ;由主张目标管理的自我实现人性假设提出的Y理论 ,启迪管理工作理应创建一个能满足人们自我发展的工作条件和良好环境、注重发挥内在工作奖励的作用、认可与赞赏人们的智慧、独立性和创造性 ;由主张权变管理的复杂人性假设提出的超Y理论 ,启迪管理工作必须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创造性地结合本国、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 ,解决现实问题 ,取得相应实效  相似文献   
35.
简评公务员道德建设的人性假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务员的道德素质和道德水准在全社会起着示范作用。基于人性假设基础上的公务员道德建设理论,提出道德人、经济人和公共人的理论对公务员的道德建设有着一定的理论意义,但是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其根本的局限性在于忽视了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相似文献   
36.
人权是人之为人的基本权利,人性是人之为人的根本属性,人权与人性具有密切的联系。只有从人性入手,才能深得人权的要义。人不仅仅是“经济人”、“政治人”、“道德人”、“社会人”或“文化人”,人是追求各种价值的“经济人”。从“价值人”理论的视野里,人权的实质是人对各种价值的追求权;人权确保的不是某种具体的权利,而是权利的全面性;人权全面性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我们必须积极地促进人权从片面人权向全面人权的转变。  相似文献   
37.
孝在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处于“百善孝为先”的主导地位 ,它是中国社会一切人际关系得以展开的精神基础和实践起点 ,是中国古代政治的伦理精神基础 ,也是社会教化的核心和根本。但它并非如先贤们所说本于人性 ,而是后天的一个道德范畴。孝是人性之始 ,仁之本 ,孝要求尽性尽伦 ,落实于日常行为。对孝的过分强调及名利的诱惑 ,造成了对人性的束缚、歪曲 ,甚至毁灭。在当今 ,孝作为合理性的一面对社会稳定性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8.
论作为主体资格的人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锡鹤 《思想战线》2005,31(3):10-19
现代社会科学理论有三个基本范畴:人格、人性、人权。正确理解这三个概念,是正确认识现代社会的前提。现代社会科学理论经常使用这三个范畴,但只是孤立地使用,并不探讨三者的联系,而不探讨三者的联系,实际上很难真正理解它们。在这三个范畴中,人格概念处在基本的地位。汉语中的“人格”是一个多义词,其中的“主体资格”,是人格的基本词义。探讨作为主体资格的人格概念,是理解人性、人权的钥匙。  相似文献   
39.
有人的地方就有人性.根据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及现代人性之困,应从社会常德建设、监督和制约机制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以及保护生存环境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和探索人性重建.  相似文献   
40.
正义是人类社会所追求的一个永恒的主题,但对什么是正义,虽然每个人都试图回答它,却没有一个完整的回答。柏拉图的正义观是其人治的伦理基础,它与现代法治社会所要求的正义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柏拉图的正义观是建立在其人性观基础之上的,在他看来人性存在着等级上的差异,这种人性等级上的差异必然要求与之相适应的等级制度。这又使得柏拉图的正义观与现代的民主、平等与自由观点存在着严重的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