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5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8篇
各国政治   25篇
工人农民   10篇
世界政治   62篇
外交国际关系   26篇
法律   339篇
中国共产党   292篇
中国政治   544篇
政治理论   203篇
综合类   3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71篇
  2011年   171篇
  2010年   154篇
  2009年   159篇
  2008年   187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王宏海 《新东方》2013,(1):52-55
孔子认为仁是人自身的本质规定,表现为"仁者人也"和"仁者爱人"两个方面。以仁为本就是用"仁性"定义"人性",人性与物性有相同的一面,但是这不能定义人的尊严,也不能支撑人为万物之灵的圣神性。只有用"仁"定义"人",人才能够称其为社会人、道德人和政治人。《孝经》之开明宗义章"始于孝亲,终于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与《左传》"三不朽"之立德、立功、立言共同构成了以仁为本的内涵。通过对儒家经典以仁为本的多重印证,认为以仁为本的理论具有普世价值,在儒家文化圈,仁为立身之本、立国之本,是儒家治世的本质内涵,也是儒学演变的内在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82.
人性异化理论是弗洛姆的核心思想,其著作均以人性异化的剖析为着眼点,致力于深刻揭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病态根源,并为实现健全的人格和健全的社会寻找适合的方案。弗洛姆认为人性亦即人生存所固有的矛盾性,人性的异化是人的存在与本质的背离。弗洛姆的人性异化理论在国内理论界发展曲折,其理论囿域根源于抽象的人道主义观及充满改良主义色彩的救赎方案。审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现状,弗洛姆的人性异化理论对当代中国一定程度呈现的劳动领域、消费领域、人际关系领域的异化现象所发出的警示与启迪是其彰显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83.
在我国,亲属容隐是一项古老的司法原则,新中国建立之后因为其本身所带有的封建性质不再适用。观察国外的司法实践,亲属容隐制度仍存在其发挥积极作用的空间。亲属容隐符合人性的基本伦理道德,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亲属容隐制度有其客观必要性。  相似文献   
84.
刑事管辖权是刑法空间效力的核心问题,是国家基于主权所享有的对刑事犯罪进行定罪量刑的权力。尤其在域外犯的场合,国家主权的彰显尤为明显,与别国刑事管辖权的冲突也越发频繁。我国刑法空间效力的适用原则采折中主义,其中域外犯的规定主要体现为属人管辖原则、保护管辖原则和普遍管辖原则。我国对待域外犯的规定上有值得肯定之处,但也存在不完备的地方。  相似文献   
85.
陈秧林  刘艺 《湘潮》2012,(5):33-37
李自健是著名的中国旅美油画家,美国油画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旅美之前,他创作的《山妹》和《孕》等两幅油画,先后入选中国第六届全国美展和首届油画展,在画坛初露  相似文献   
86.
林柏成 《前沿》2014,(21):72-73
“性相近,习相远”是孔子人性思想的主要内容,孟子的“性善论”是其人性思想的核心。本文重点论述比较了孔孟人性思想的差异性与共通性,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先秦儒家思想的内涵与精髓。  相似文献   
87.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学科,其根本宗旨在于教育人和培养人。思想政治教育是关于现代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是人的思想,政治是人的政治,人的人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哲学基础。在世界全球化浪潮中,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有中国情怀,又要有世界情怀,做到两者相统一,这也是基于人性之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88.
马克思正义理论是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不正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法权批判、社会批判和道德批判三维向度的统一。正义的法权批判向度在批判自然法和市民社会的基础上揭示了正义的阶段属性,正义的社会批判向度指出了解决正义问题必须返回到现实的生产实践当中,正义的道德批判集中体现在马克思从人性角度对未来社会分配方式的反思。马克思正义理论的现实启示是:分配正义是保障社会正义的基础,社会正义的实现要防止个体需求满足异化为对拜物教的追逐,个体正义感的确立需要对个体人性的充分关注。  相似文献   
89.
自上个世纪30年代以来国内外哲学界一直对马克思人性观的特点争论不休。通过深入地研究马克思对人、人性和人的本质的阐述可知,马克思人性观具有以下内容:人性是现实性与历史性的统一;人性是整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人性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马克思人性观的这些内容决定了马克思人性观的实践性、全面性和生成性等特点,正是从这三个方面出发,马克思人性观实现了对西方传统人性观的片面性、抽象性和永恒性的超越。  相似文献   
90.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重要任务,强调了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的目标要求,为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基于伦理学的角度,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可从人性向度、社会向度、发展向度三个方面来解析:"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的"的人性向度;"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向度;"生态兴则文明兴"的发展向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