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0篇
  免费   11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18篇
法律   532篇
中国共产党   30篇
中国政治   154篇
政治理论   15篇
综合类   13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李毅 《理论导刊》2015,(4):96-99
我国1996年刑事诉讼法采用的"复印件移送主义"属于"混合式"卷证移送方式,辩方阅卷权受到限制,司法实践变通为庭后移送卷证材料。1979年和2012年刑事诉讼法采用的是"全案卷证移送主义",这极易让法官产生预断,但观察域外刑事诉讼,预审制度、检察官的客观义务、法官的客观中立才是防止法官预断的根本原因。我国法官有阅读卷证材料判案的司法传统,"全案卷证移送主义"可让法官审前熟悉卷证材料,同时也扩大了辩方阅卷的范围,有利于法官掌控庭审的顺利进行,防止司法错误,实现了基本的司法公正与效率。今后的改革应建立预审制度,分设预审法官与庭审法官,彻底防止庭审法官预断,审查公诉也可为实质审查。  相似文献   
112.
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魏晓娜 《法学研究》2015,(4):86-104
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这触及了中国刑事诉讼结构中一个由来已久的症结.“以审判为中心”观念的缺失,造成了同一审级诉讼流程中审判的“离心化”和实际上的“侦查中心主义”,进而导致垂直审级结构中第一审的“失重”,在实践中引发了较为严重的后果和特殊的政治风险.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应当在两个方向上着手:在水平方向上,首先应当在宏观的侦查、审査起诉和审判的关系上实现“以审判为中心”,其中的关键在于抑制案卷移送制度的不良影响,同时为“审判中心主义”发掘更大的制度空间;其次在审判阶段应当做到“以庭审为中心”,其核心要求是保护被告方的对质权;法院判决的权威性来自公正的庭审,法院自身也不能脱离庭审来进行事实认定.在纵向的审级结构上,在打造坚实的第一审的基础上,确立第一审在事实认定方面的权威地位,同时合理界定和调整第二审和死刑复核程序的功能,确保第一审在整个刑事程序体系中居于“重心”地位.  相似文献   
113.
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应围绕庭审实际进行探索,认真梳理庭审中遇到立案、主体资格、举证责任、调查取证、事实认定、管辖等相关问题,从庭前沟通、诉前准备、庭后督促等方面有针对性地解决上述问题,同时可以从完善立法、组成专家顾问库、加强学习培训等方面进一步提升监督水平。  相似文献   
114.
完善我国庭审质证制度若干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和完善我国的质证制度,应从转变质证模式,完善审前准备程度、削弱法官职权、确保证人出庭、完善庭审质证方式这几方面着手进行.  相似文献   
115.
刑事二审案件全面开庭审理,是深化刑事二审庭审方式改革的举措,有其必要性.二审庭审方式改革的实践,已有了较成熟的做法,使得合议庭负责制落到实处,增加了审判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保证了对刑事二审的监督.  相似文献   
116.
两大法系的审判模式决定了其各自庭审证据调查制度的特色,而传统中国刑事诉讼一直以大陆法系职权主义为模板,因此在保留大陆法系职权主义庭审证据调查制度的基础上适当借鉴英美法系庭审证据调查制度的合理因素,是中国刑事诉讼庭审证据调查制度改革路径的必然选择。具体的改革思路是(:一)贯彻“以听证为主、调查为辅”的原则(;二)在启动机制方面:规定以当事人申请为原则、以职权为例外(;三)对职权调查的限制措施包括:调查的范围、调查的程度以及调查的方式和结果的认证。  相似文献   
117.
紧扣庭审这一诉讼活动的基本形式和核心内容,市人大常委会今年四项重点监督项目之一——“旁听百例庭审”专项调研活动自4月20日起全面开展。这是提高监督实效的新实践  相似文献   
118.
刑事认证模式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庭审方式价值目标的实现和庭审功能的发挥.本文通过对不同庭审方式下认证模式的考察和分析,指出庭审方式的类型直接决定了认证模式的选择,进而提出在我国控辩式庭审方式下,应建立当庭认证和裁判认证并行的"双轨式"认证模式,并对建立这种认证模式的具体措施提出了构想.  相似文献   
119.
上诉死刑案件审理方式的选择对死刑裁判准确性的实现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基于保障人权、诉求公正、贯彻死刑政策、实现上诉审职能方面的考虑应当改革由于司法资源的有限、法律规定的疏漏、对生命权的漠视等原因造成的实践中第二审法院规避开庭审而大量以书面审或者调查讯问审的方式审结上诉死刑案件的做法。实现上诉死刑案件开庭审的普遍化需要从理念到制度的转变与重构。  相似文献   
120.
我国刑事诉讼法虽然明确将被害人定位于当事人并赋予其一系列的诉讼权利,但是对于刑事被害人庭审参与权学界未予以明确的界定,对其内容立法规定不够完善,并且司法实践中对被害人参与庭审的权利保障不力。因此,完善相应的立法并在司法实践中确保被害人参与庭审的权利,是完善被害人权益保护的可行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