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0篇
  免费   11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18篇
法律   532篇
中国共产党   30篇
中国政治   154篇
政治理论   15篇
综合类   13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61.
随着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提出与推进,民事审前程序也受到学术界和实务界的极大关注。作为庭审程序的前奏,审前程序不仅对审判程序的进行及结果有重要的影响,同时其还有自身独立的功能与价值。我国现行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虽然对审前准备活动进行了若干规定,但严格来说这种准备活动并不能称之为程序,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构建完整独立的审前程序进行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62.
刘汝忠 《政府法制》2008,(23):46-47
2008年6月的一天,我在美国加州大学访学,因而有机会与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暑期国际培训班的学生一道参观美国加州监狱。或许是职业的原因,我对参观美国监狱的兴趣丝毫不亚于旁听美国联邦法院或州法院的庭审。  相似文献   
63.
德国刑事证据禁止理论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倩 《中外法学》2008,(1):117-134
<正>一、德国刑事证据禁止理论概述德国的刑事证据禁止理论最初由Beling教授于1902在图林根大学率先提出,随后成为德国刑事诉讼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刑事证据的禁止,即如果调查取证程序损害了犯罪嫌疑人或证人的基本权利,那么这些证据不能在庭审中使用。德国刑事诉讼法设定证据禁止理论的目的,主要为了避免在刑事诉讼程序中加重犯罪嫌疑人和证人的负担。  相似文献   
64.
司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也是人民法院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上海市一中院倡导审判工作人员在办案中坚持以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真正做到感情上爱民、实体上护民、程序上便民、形象上亲民。2007年年初,一中  相似文献   
65.
文章立足于检察机关参与和适应刑事庭审方式改革的实践,就证据移送要求,证人出庭的责任和保障、证人书证合理性以及检察机关对公诉的变更和撤回问题,提出了个人之见。  相似文献   
66.
2010年1月12日,上海检察机关公诉部门"十佳公诉庭"评审活动随着颁奖会的举行落下帷幕,上海市公诉部门的"两岗活动"也在年终岁尾暂时告一段落.  相似文献   
67.
张咏 《党建文汇》2008,(8):32-32
今年1月初,宋晓明因向同乡马刚索要300元工资发生纠纷,持刀将年仅26岁的马刚扎死。事发后,宋晓明拨打120求救,没有离开案发现场,公安人员到达后将宋晓明抓获:  相似文献   
68.
《法律与监督》2007,(8):F0004-F0004
2007年8月13日,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隆铸率领市人大内司委相关领导就我市检察机关诉讼庭审工作情况到重庆市人民检察院开展调研。市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白雪飞,党组成员、副检察长雷万亚和于天敏以及第一、五分院分管领导和相关处室负责人参加了调研会。  相似文献   
69.
量刑规范化改革要求改变原来那种"重定罪、轻量刑"的庭审程序,通过构建相对独立的量刑调查辩论程序,完善和强化公诉权及被害人求刑权,拓展和加强辩护权,实现量刑程序的诉讼化,使量刑程序与定罪程序相对分离,以达到规范和制约刑事审判自由裁量权之目的。  相似文献   
70.
为加强人大对审判工作的监督,某地出台了人大代表旁听庭审办法,庭审结束后由旁听的人大代表对庭审情况按优秀、良好、一般三个档次作出评价。有人认为,人大代表对法官庭审情况作出评价符合人大代表作为监督者的这一身份。但也有人指出,人大代表走进法庭对法官庭审实施现场监督,并对法官庭审进行评判,这已在某种程度上妨碍了法官审判职权的独立。这一监督方式是否恰当、能否促进公正司法,还需进一步接受实践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