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4篇
法律   24篇
中国共产党   12篇
中国政治   21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1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深圳市第一劳教所创建于1981年。20年来,从这里解教的劳教人员通过改造,许多昔日的害群之马在这里成为了社会的栋梁之材。他们中有的成为了厂长、经理,甚至被评为省级优秀企业家。仅据该所去年组织专人对深圳籍63名解教人员的跟踪调查显示,63人中表现突出和较好的有44人,为70%;重新犯罪劳教率仅为1.6%,大大低于全省和全国的水平。该所1996年被命名为“全国部级现代化文明劳教所”并荣记集体一等功,被中共深圳市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被市政府评为“文明单位”,小区建设被市委市府评为“安全文明小区”…  相似文献   
32.
情感感化是侦查人员在认真分析犯罪嫌疑人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正确把握其情感需求,唤醒其正性情感,削弱甚至去除其负性情感,最终促使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和辩解的讯问方法。作为一种“软审讯”方法,情感感化在讯问中能更好地迎合新《刑事诉讼法》提出的“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要求,在讯问实践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整体功效的发挥离不开构成它的每一个内部要素。各个要素的有机组合是情感感化整体功效能够最大程度发挥的前提。也是实现讯问目的的充分条件。情感感化的主体要素主要包括实施主体、被实施主体。应采取有效措施营造主体间的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33.
方力 《求贤》2011,(11):48-48
作为小学班主任.要把爱洒播在每一个点滴之处.教育培养天真、活泼、可爱而又自我表现欲极强的学生。贯穿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将爱进行到底,体现出以“关心、理解、尊重、信任”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情感因素.用爱去感化心灵.用心来自塑品格,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努力学习,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奋斗.做一个心理健康、学习优秀、有独特个性的小学生。  相似文献   
34.
吴萃 《法治研究》2008,(12):71-73
民国时期是我国监狱改良的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而当时的教诲教育制度又显示其区别于封建社会改造罪犯的显著特色。研究当时的教诲教育制度的内容,便于更好的解放思想,以更为开放的视角重新审视当今的教育感化制度.为监狱的改造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5.
安娟 《工会论坛》2007,13(5):56-56,66
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吸收现代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对职工的思想行为发展变化的规律和其他有关问题展开研究,并应用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实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工作科学化,要综合运用教化、同化、感化和强化等方法。  相似文献   
36.
赵毅  王平  郑振玉 《中国司法》2007,(11):34-36
吸毒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吸毒以及所引发的违法犯罪、艾滋病传播等问题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公共健康和社会治安造成了严重影响。减少毒品供应、减少毒品需求、降低毒品危害是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解决毒品问题的重要战略。我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对吸毒人员的感化和管理工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帮助吸毒人员戒除毒瘾,减少毒品危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劳教戒毒工作是我国禁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公安强制戒毒、社会自愿戒毒相互配合、互为补充,共同构成我国的戒毒工作体系。近年来,按照国家禁毒委的统一部署,劳教系统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37.
沈家本是清末博采中西的法学大家,中国近代法制改革的倡导者和不朽的先驱。沈氏提出的罪刑法定、化重为轻、感化教育、同罪同罚等一系列重要刑法思想在清末修订刑律的过程中得到了真正体现,并对我国当代刑制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8.
狄蕾  史华松 《唯实》2011,(2):82-86
合适成年人参与制度的"吴中经验",是指由专业的合适成年人("爱心妈妈")介入少年刑事审判程序,开展审前社会调查,在庭审中对未成年被告人进行"全程保护"和感化教育,以社会调查员身份接受质询,并在判决后适当延伸介入未成年犯罪人的帮扶矫正环节等一系列做法构成的样式。"吴中经验"能够有效实现对未成年被告人的抚慰安定、疏导监督、关怀指引、感化教育及增进社会安宁等功能。  相似文献   
39.
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关系到民族的兴衰与成败,是全社会面临的紧迫的任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已于2001年4月12日起在全国各级人民法院施行。少年法庭在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过程中,坚持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0.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可是,青少年的犯罪一直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如何在宽严之间,在情法之中,妥善处理青少年犯罪,教育感化挽救失足青少年,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便成为一个严肃的司法命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