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06篇
  免费   126篇
  国内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14篇
工人农民   71篇
世界政治   159篇
外交国际关系   41篇
法律   2744篇
中国共产党   403篇
中国政治   952篇
政治理论   168篇
综合类   68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162篇
  2014年   379篇
  2013年   382篇
  2012年   425篇
  2011年   436篇
  2010年   405篇
  2009年   449篇
  2008年   474篇
  2007年   297篇
  2006年   252篇
  2005年   207篇
  2004年   282篇
  2003年   239篇
  2002年   142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01.
贾爱玲 《法治研究》2015,(1):152-159
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现象在现代社会屡见不鲜,由于现行分类和责任分配标准的抽象性,导致在实际生活中的处理方式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对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的整个理论体系进行再构架意义重大。在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的情况下,应以损害在事实上不可分作为其存在之基,以损害在法律上是否可分作为责任人以何种方式承担法律责任之据:当损害在法律上可分时,按照先比较过错再比较原因力大小的思路,划分各行为人的责任份额;在原因力和过错大小难以证明时,推定损害在法律上不可分,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  相似文献   
102.
马宁 《法学研究》2015,(3):102-119
保险合同法可以体系化地解读为意思自治、给付均衡与合理期待三个核心原则的组合。立法者希望籍说明义务来消减信息不对称,贯彻意思自治。但在建构制度规范时,并未考虑信息传送方的履行成本,对信息接收方的识别成本与关注焦点也存在认识误区。这种过度理想化的设计已被实践证明是失败的。立法应废止实质性的明确说明义务,代之以形式化的信息提供义务。对于意思自治的不足,可以通过提升给付均衡度和更有效保障被保险人对获取保险产品的合理期待加以填补。  相似文献   
103.
林岩 《党课》2013,(11):104-105
读过一些反贪警世录之类的文章后,突然发现一种很有意思的现象。相当一部分贪官除了吃出奇闻、喝出境界、赌出轶事、嫖出花样外,还有一个共同的嗜好,那就是烧香拜佛。当然了,只是笼统意义上称之为“烧香拜佛”,实际上,这些贪官对所拜宗教模糊不清,祷告内容亦语焉不详,所迷信的各路神灵都有,与普通信徒相比,更现实更功利一些。  相似文献   
104.
《廉政瞭望》2013,(13):71-71
近来,侵害未成年人的刑事案件频发,如何保护耒成年人成为热点话题。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们的民事侵权行为并不少见。我国诸多法律、法规都对未成年人做出了特殊保护规定。让孩子远离犯罪分子的伤害固然是首要的,维护他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合法权益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105.
证据作为证明法律事实的依据,是人民法院居中裁判的重要砝码。在民事诉讼中,不能被有效证明的事实即视为不存在,承担举证责任却未能适当举证的一方往往要对此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因此,在诉讼中对证据进行完整收集,将一系列法律事实通过证据予以证明并构成一条完美的证据链条,对于案件的结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6.
黄亚男 《法制与社会》2013,(10):245-246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的进步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造成的环境侵权现象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普遍关注的焦点。环境侵权作为一种新型的特殊的侵权行为,在其归责原则适用上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过失责任原则的确立和适用既弥补了环境领域的不足,也更有利的维护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07.
高磊  张媛 《中国检察官》2013,(13):78-80
一、传统"无讼"法律文化概述及其产生的根源解析"无讼",是相对于诉讼而言的,"无讼的直接含义是没有或者说不需要争讼(诉讼),引申为一个社会因没有犯罪而无需制定和实施法律或者虽有则搁置不用。"[1]中国传统的"无讼"法律文化观的本质是统治阶级出于阶级统治的目的,使民不争,维护社会的安定,而培养的一种法律意识。该法律文化产生的历史原因,总得来说在于古人"天人合一"的自然和谐观和儒家"德主刑辅"的立法思想,而架起它的物质基础则是一  相似文献   
108.
张海燕 《学习导报》2012,(16):54-54
在写完《罗哲文传》后,我曾经和百花文艺出版社的杨进刚先生谈过让罗先生口述林徽因的选题,不过尚未告诉罗先生,他就抛下还在不断缩短的长城、抛下还在不断缩小且越来越新的“古都”、抛下我们这些希望他长命百岁的晚辈,翩然而去了。  相似文献   
109.
37岁的林扬可以说是北京创拓公司的元老级员工了,她为公司尽心尽力奋斗了15年,没想到却被公司当"包袱"给甩了.  相似文献   
110.
梅婷  陈慧 《法制与社会》2013,(21):79-80
就餐饮业"谢绝自带酒水"条款及其引发的争议而言,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就事实本身并结合相关法律进行具体分析:该种经营行为本身是由经济法来调整,存在是否合法的问题;而因"谢绝自带酒水"引发的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纠纷则又是另一个问题,它由民法来调整,它涉及消费服务合同的效力问题。本文主要通过消费者和经营者双方的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及经济法中的正当竞争行为对餐饮业禁止自带酒水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分析,力图论证酒店谢绝消费者自带酒水之规定的合理性与合法性,找到解决这一普遍存在的问题的平衡点,让经营者和消费者都能在法律的范围内享有自己最大的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