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94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14篇
工人农民   71篇
世界政治   147篇
外交国际关系   41篇
法律   2743篇
中国共产党   403篇
中国政治   952篇
政治理论   168篇
综合类   68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162篇
  2014年   379篇
  2013年   382篇
  2012年   425篇
  2011年   436篇
  2010年   405篇
  2009年   449篇
  2008年   474篇
  2007年   297篇
  2006年   252篇
  2005年   207篇
  2004年   282篇
  2003年   239篇
  2002年   142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51.
回头无岸     
二相刚走进工厂,刚站到车床前,刚准备继续那日复一日不知做了多少个日日夜夜的活来,电话就突然地响起来了。二相没有接。电话响了两声,二相就把手伸进兜里,摁了。  相似文献   
52.
闵征 《中国监狱学刊》2005,20(3):129-129
龙大轩在重庆《现代法学》2004年第2期上撰文《道与中国法律传统》指出,“道”的原始含义是道路的意思,后引申为事物从起点达到终点所须经由的过程、步骤和所须遵循的规则、规律。它的涵义是:1.道是宇宙的本根。2.道是万物生成、发展、变化的根本规律。3.道是人类不能违抗而只能须应的总法则。关于道的理论.至少在汉以前已被称为“道论”,是关于“宇宙——社会一人生”的由外向内推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53.
涂国改 《思想工作》2005,(12):39-39
前几天,笔者在某高校餐厅碰到了几个刚从延安参加暑期社会实践回来的大学生。我就问他们:“下乡有意思吗?”一个女生笑着说:“有意思。但感觉时间太短,有点不解渴。”她告诉我,这次到延安做了十天的调查活动,去掉第一天和第十天的接待事宜,调查时间总共不过六七天。  相似文献   
54.
哲沅  李莹滢 《南风窗》2007,(6):54-56
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叶青过得并不轻松。他在等待一个判决的结果,心中充满了忐忑。  相似文献   
55.
近年来 ,精神损害赔偿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一个法律焦点 ,如何在具体案件中保护当事人的权益 ,如何在具体案件中增加法理原则的可操作性 ,更是受到普遍关注。从 2 0 0 1年 3月 10日起开始实施的《关于确定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 ,就是解决如上两个“如何”的依据 ,其是对人格权司法保护方面的重大突破 ,具有里程碑性质的意义 ,当然 ,其也是具有不足之处的。  相似文献   
56.
劳动合同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应用于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一类合同,通过对资本主义劳动合同产生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的分析,笔者认为,早期劳动合同在实现劳动力价值、促进生产力提高的同时,无力调整其与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以及实质公平的法益目标之间的冲突;而现代资本主义劳动合同理论则力求通过国家干预的手段来实现劳动合同与意思自治和实质公平的平衡与协调。  相似文献   
57.
行为无价值论批判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黎宏 《中国法学》2006,6(2):160-173
引进德日的将结果无价值论和行为无价值论折中的“二元论”来改造我国的社会危害性概念,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是,德日的“二元论”,无论从其自身的内在逻辑、适用标准还是从理论根据来看,都存在严重缺陷,难以为我国的社会危害性理论的重构提供一条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58.
《观察与思考》2006,(3):116-117
鸟与茶楼 我对鸟的兴趣是从大三暑期实习开始的。  相似文献   
59.
2003年5月9日,一位身材瘦小、脸上布满皱纹,而双眼目光却炯炯有神的花甲老头是进了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大门。当他从法官手中领取了该院签付的13.7434万元现金支票时,他禁不住流下了欣慰的热泪。而当他迈出法院大门时,却又不由得再一次发出无奈的叹息:我真象做了一场可怕的恶梦。我从工人到经理,从经理到“杀人犯”,从“杀人犯”入狱8载到改判宣告无罪释放,又到申请索赔283万元人民币对簿公堂,再到最后获得国家赔偿金13.7万元。尽管两者相差悬殊,但这说明法律越来越注重对公民权利的保护,赔偿请求与实际获赔金额的悬殊落差,也折射出法律在国家赔偿领域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60.
法律行为分类理论之检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国民法上有关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的区分,主要是建立在物权行为与债权行为区分的基础上的。由于我国立法不采物权行为理论,在其契约行为中不存在“处分行为”概念的适用余地,故有关出卖他人之物的买卖合同为无权处分行为的各种观点都是不正确的。德国民法理论在建立有因行为与无因行为的分类体系时,其采用的逻辑方法明显存在以下错误:(1)其有因行为与无因行为中的“原因”不具有同等性质的含义;(2)其有因行为中的“原因”根本不具备构成整体意义上“法律行为原因”的条件。因此,无论是否采用物权行为理论,法律行为中的“无因行为”均系一个独立的范畴,根本不存在与之相对应的所谓“有因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