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13篇
法律   36篇
中国共产党   43篇
中国政治   49篇
政治理论   19篇
综合类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5 毫秒
21.
母诫是金     
近读一篇报道,发人深省。说的是在一次大会上,一位县委副书记含着眼泪说,中秋节他回家的时候,母亲说了一句令他非常吃惊的话:“儿啊,妈不盼别的,只盼你能平平安安地退休。”这位县委副书记不禁  相似文献   
22.
沉默--日本人的非语言交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朝辉 《思想战线》2006,32(1):111-117
沉默是日本人社会交际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传情达意,具有丰富的内涵。对日本人来说,相对于言语,沉默所传递的信息更能体现说话者的意图。在日本,沉默现象是高度依赖语境的传统文化的遗存,同时它也反映出日本人的集团主义和耻感文化的主题以及“以心传心”的文化直觉。  相似文献   
23.
论沉默权的确立与限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没有沉默就不可能贯彻无罪推定原则 ,建立沉默权制度符合我国法制建设的需要。权衡设立沉默权制度的利弊 ,应当从大局着眼。限制沉默权是沉默本身与国家司法权力充分行使存在冲突的属性所决定 ,但在作出限制时 ,应防止沉默权刑同虚设的结果。  相似文献   
24.
正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知识分子群体不以言利为耻、关注物质生活的改善无可厚非。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已然将知识甚至理想视为市场中可以兜售的商品,沽名钓誉,哗众取宠,以博取升官晋级发财的机会;有的借助自身的学术领导地位垄断学术资源,巧取豪夺,大获其利。这群人名义上关注的是公共事务,但落脚点无  相似文献   
25.
以二战中法西斯主义在德国的绝对统治为背景,弗洛姆于1941年发表《逃避自由》一书,从人的生存状况角度出发提出了“逃避自由”这一概念,深刻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现象等问题;1974年,德国传播学家诺埃勒一诺依曼以1965年德国大选时出现的奇怪现象为根据,提出了著名的“沉默的螺旋”理论,至今仍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此二者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实际上存在深刻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26.
沉默在特定情形下可以构成诈欺已成各国共识.对于沉默诈欺的构成,大陆法系国家在审判实践中形成了构成要件主义,规定了沉默构成诈欺的三个要件;英美法系则规定沉默只有在四类具体的合同中才能构成诈欺.尽管如此,两大法系均将告知义务的存在作为沉默构成诈欺的首要前提.我国的沉默诈欺制度既未明确告知义务这一前提,对诈欺故意的认定亦过于严苛,须借鉴大陆法系的一些做法对之予以修正.  相似文献   
27.
舌头的哲学     
兑宝峰 《法制博览》2009,(18):43-43
某中外合资公司入乡随俗,春节前对公司25位家庭生活困难的员工每人发放300元补助金。财会人员策划了一个方案:将7500元现金分别装入25个大信封中,请瑞典籍总经理麦克先生有选择地走访其中的几位困难员工家庭,把钱送给他们,并请摄影师拍摄一些新闻照片,争取在当地报纸上发表一下,以此提升公司的社会形象。不料,麦克先生听了这个方案之后,耸了耸肩,摊了摊手,显露出疑惑的神情说:“发放这些补助款非得要我出面?还要上媒体?公司有这个规定吗?这是公司的一种慈善行为,慈善需要沉默,让那些接受慈善帮助的人感受到温暖就行了。”  相似文献   
28.
吴卫平 《理论月刊》2010,(4):126-128
本文探讨了"沉默语"的交际功能、类别及语用特征,并从中西方文化角度剖析了人们对"沉默语"的不同理解与态度。  相似文献   
29.
30.
1945年,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在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期间,重庆毅然担负起了中国战时首都、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远东指挥中心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治舞台的历史重任,为赢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杰出贡献。值此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本刊开启新栏“抗战风云”,以反映中华民族暨重庆人民在那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建立的伟大功勋。“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