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69篇
中国共产党   21篇
中国政治   83篇
政治理论   15篇
综合类   4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刘伟 《政法论丛》2023,(4):148-160
热点事件极易滋生网络谣言。谣言的认定应注重两个区别,一是“科学质疑”与“非法造谣”,二是“善意传播”与“恶意传谣”。热点事件网络谣言的内生逻辑是吸粉引流的“流量驱动”,其行为的结构链条为:社会公共话题领域内的基础性热点事件+不良心理动机的虚假信息发布者+主动配合或被动接受的当事人+虚假信息制造与传播+有意或无意的网络受众+真相揭秘舆情反转。热点事件网络谣言的应对规制主要包括,对“人”采取网络禁言与失信惩戒措施,对“事”进行实体法与程序法的细化规定,有权机关与部门应坚守法治底线,构建法治化通报制度,完善奖惩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242.
流量文化具有内容生产的图像叙事、关系构建的趣缘连接以及景观呈现的情感转向等特征。随着流量文化的兴起,青年群体面临着认知、关系以及行动三个层面的主体性偏失,表现为以流量围观为特征的浅表化参与、以“圈地自萌”为特点的部落化交往和以快适伦理为主导的情感式消费。重建青年的主体性,应从培养复杂性思维、培育公共精神、增强反思意识三个方面着力,促进青年群体的深度认知、公共交往与合理行动。  相似文献   
243.
流量造假犯罪整体呈现出上、中、下游相结合的样态。就上、中游犯罪,可分为技术支持和信息支持两类。针对前者,若提供的支持并非专门用于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获取数据,优先考虑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针对后者,若通过网络爬虫获取具有公开性的个人信息后提供,入罪不仅需恪守相应技术原理,且需立足于数据维度实现刑法与前置法的协调。就下游犯罪中的抬高身价型造假和诱导消费型造假,宜分别以非法经营罪和虚假广告罪定罪处罚。就相应牵连犯的认定和处罚,宜以牵连关系的判断为核心,先从纵向、横向和纵横结合层面初步判断,然后结合前后行为的行为举止及法益侵害样态进一步判断。若成立牵连犯,再结合刑事政策与罪刑互动解释规则确定是否以重罪从重处断。  相似文献   
244.
19世纪50年代少量华侨从秘鲁南下智利北部并受雇于私人庄园,开启了智利的华侨史。与此同时,越来越多华侨到智利北部的伊基克开发硝石,伊基克遂逐渐成为智利华侨第一个密集聚居区。1884年太平洋战争前后,不少秘鲁华侨成为智利的“自由华工”。20世纪开始到30年代,华侨移居智利常态化,人数增长较快。华侨不再全属于打工者阶层,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分布在不同领域的华商,但多数人没有加入智利国籍。1930年前后中国与智利关于华侨问题的交涉,为华侨争取到了较多移居智利的机会。30年代智利发生经济危机,导致大量华侨从智利北部沿途南迁,部分到达圣地亚哥,并在这里形成了另一个华侨密集聚居区。从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从中国入境智利的华侨越来越少,50年代到70年代只有零星华侨移居智利。多数旅智华侨在此期间加入了智利国籍并逐渐融入智利当地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