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7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261篇
中国共产党   79篇
中国政治   149篇
政治理论   29篇
综合类   8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一、基本案情2006年12月24日晚,郑州市某饭店发生了一起打架斗殴事件,公安机关及时赶到现场抓获了犯罪嫌疑人林某。经审查,由于林某的一  相似文献   
12.
铁路特定领域的安全保卫工作是指铁路公安国内安全保卫部门为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在铁路口岸、国际联运列车、赴港直通车等领域开展的情报、侦察和保卫工作。铁路公安国内安全保卫部门保卫铁路特定领域的措施主要有:做好铁路特定领域的情报工作、开展铁路特定领域的反间谍侦察工作、加强阵地控制、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建立健全群众性防范组织。  相似文献   
13.
企业可以看作一个由财务资本和人力资本构成的契约体。人力资本有着变革性和时限性的特点;财务资本有着保守性和无限性的特点。因此财务资本拥有企业的剩余控制权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即“资本雇佣劳动”是永恒的。  相似文献   
14.
作为敏感个人信息的一个种类,《个人信息保护法》第28条“特定身份信息”的增设,对于完善我国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特定身份信息也面临着刑法保护难题。一方面,其内涵不清晰导致无法确定此类信息的特征与要素;另一方面,其外延不明确致使难以把握此类信息应当包括哪些具体信息类型。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视角下“特定身份信息”的实质界定,应当从文义出发,立足法秩序统一原理、以前置法规定为基础明确其包含要素,并基于保护法益对其内涵进行限定,同时还要借助场景理论对具体包含的信息类型进行实质判断,从而准确适用入罪标准以实现对特定身份信息的刑法保护。  相似文献   
15.
“公共安全”是指不特定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这里的“不特定”应理解为无论犯罪行为是否具有针对性,最终会侵害到哪些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其事先是无法确定的,而且该行为所造成的危险状态或危害结果有随时转化或扩大的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有身份者与无身份者共同实施纯正身份犯行为定性,由于同时涉及犯罪主体和共同犯罪两大传统刑法理论难题,一直以来都是理论界和实务界争论的焦点。对此问题的正确分析和认识,不但会帮助我们厘清一些存在模糊认识的刑法基本理论问题,而且也会促使研究的深入,为司法实践提供引导。一、身份犯概述及其共同犯罪问题的提出所谓身份犯,也即是具有特定身份的人实施的犯罪。根据身份在具体罪名的定罪和量刑中所起到的作  相似文献   
17.
特定公权异化是在特定阶级国家中,特定公权利和特定公权力的相互异化。它具有内生性根由,在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存在动态表现,主要体现为生产力水平的先决作用和生产关系的直接决定作用。特定公权异化的内在结构共分为合法异化、异化风险、隐性异化、异化入罪四个层次。从哲学范畴分析特定公权异化的成因主要有三个方面,即微环境外在性诱导、公共职能主体意识缺失、群众联系秩序链断裂,这是对特定公权异化的现实性语义诠释。  相似文献   
18.
本文案例启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中的危险性是一种现实存在的具体危险,而不是抽象意义上的危险。与放火等行为危险性相当,必须是实施一个行为就足以造成与放火等行为相同的危害后果,数次或数个连续伤害他人的行为不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应定故意伤害罪。同时,在刑事审判中,应严格依据犯罪构成要件认定犯罪,坚决杜绝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曹县人大常委会创新工作理念、创新监督方式、创新工作机制,以思路创新引领工作创新,以创新求改进促提升。创新监督方式。把县委重大决策、"一府两院"着力推进、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重大事项作为监督重点,精选议题,依法监督。积极探索专题询问、特定问题调查、质询等刚性监督手段和形式,努力推动监督工作由程序性监督向  相似文献   
20.
研究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是一个随心所欲和想当然的过程,不能随意地、无原则地提出几个方面的内容,就断言那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而必须有理有据地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炼的原则要求与基本路向。这里拟从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科学把握的五个命脉性关系人手,集中探讨提炼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规制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