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2篇
  免费   101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4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761篇
中国共产党   72篇
中国政治   150篇
政治理论   22篇
综合类   11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180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本文案例启示:醉驾犯罪的构罪要件明确具体,符合醉驾标准即构成犯罪。但司法实践中醉驾形式各异,危害性程度大小不一,醉驾一律入罪与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本质属性相悖,对某些特殊情境下的醉驾行为,情节显著轻微社会危害不大的,可以不认为是犯罪。《刑法修正案(八)》关于醉驾以危险驾驶罪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正式实施后,对遏制酒后驾车和危险驾驶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起到明显  相似文献   
52.
胡同春 《人民检察》2012,(11):65-67
同种数罪,即相同罪名的数罪,是指数个犯罪行为均符合同一基本犯罪构成,但连续犯等特殊罪数形态除外的情况。同种数罪的处罚分三种情况:一是判决生效前一人犯有并被发现同种数罪时的处罚;二是刑罚执行期间发现同种漏罪的处罚;三是刑罚执行期间再犯同种新罪时的处罚。目前,我国刑法学界对刑罚执行期间发现同种漏罪和再犯同种新罪的处罚,较少存在争议,即都主张对这两种情况实行数罪并罚;但对于法院判决生效前一人犯有并被发现同种数罪时应如何处罚,在认识上却  相似文献   
53.
2011年11月上旬,当民警千里驱车将犯罪嫌疑人明明(化名)抓捕归案后,告诉记者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个嫌疑人并不坏。嫌疑人触犯了法律,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什么不坏?带着一团迷雾,记者采访了犯罪嫌疑人明明,其犯罪行为令人发指,其经历却令人深思。一个原本善良的少年如何沦落为人民的罪人?原本善良的心田是如何埋下罪恶的种子呢?  相似文献   
54.
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醉驾表态的法理与实践面面观最高人民法院谈话的要点就是《刑法》总则第13条但书条款对醉驾入罪是适用的。社会对最高人民法院谈话反响最大的焦点也在这里。大家认为,如此清晰的立法修改,立法本意如此的明显,还有什么情节显著轻微可以考虑呢?有报纸标题就直接解读过对该立法的理解:《醉酒者发动车子就算犯罪》。  相似文献   
55.
对于犯罪人格的研究,一般的、经验的理论研究较多,而系统的、实证的研究较少。后者所具有的证明性和数理性特征,已成为犯罪人格研究的重要方法。目前,国内犯罪人格实证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适合犯罪人格研究的心理学理论基础薄弱,研究缺乏系统性、连续性,样本取样存在有限性、本土测量工具稀缺等。  相似文献   
56.
犯罪生物学,是研究犯罪行为的生物学基础,是古老而又新颖的课题。说它古老,是因为源时已久;说它新颖,是因为时至今日人们仍然论理不清,众说纷纭。犯罪生物学研究及其学科建设有100多年的历史,早期有先天说和后天说,当今大多数学者已不再争论犯罪究竟起源于遗传还是环境,而是认为导致犯罪的原因非常复杂,犯罪是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犯罪生物学因素,早期学者关注体质、外形等单一的生理特征,随着生物学的发展,研究者开始多水平、多角度地探究与犯罪行为相关的神经心理机制,包括行为、激素、脑结构、神经递质和基因等。半个世纪前,国际研究走入低谷。但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犯罪学在个体因素研究上发展很快,已成为犯罪学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然而国内研究起步晚、成果少。国内直接相关文章数量不多,以"犯罪生物学"为主题的文章只有20多篇,最早的是1989年发表的两篇文章,一篇是从美国教科书《犯罪学原理》中摘取编译的《犯罪生物学理论及其缺陷》,另一篇是实证研究《157例违法犯罪少年的社会环境、心理、生物学因素调查与分析》。迄今没有找到以"犯罪生物学"命名或以"犯罪生物学"为专题的书籍。如今,国内外犯罪现象异常。2013年,重庆"10岁女孩25楼摔婴"案成为社会关注热点,吉林长春盗车杀婴案、北京摔婴案、河南安阳摔婴案……"摔婴现象"频现;《爸爸去哪儿》开播,引发了社会对父亲与子女关系的超强关注,人们大呼有爱,但是,爆出四川阆中禽兽父亲长期虐待强奸幼女案,一时激起千层浪,类似事件频频曝光。国外,类似犯罪亦层出不穷,连环母亲杀婴案等犯罪更是震惊世界。当人们"深度"挖掘当事人背后的行为逻辑而泄愤时,有识之士呼吁人们应该更加冷静地思考,呼唤犯罪生物学的勃兴!怀着这份责任和担当,中国首次"犯罪生物学"专题学术研讨会,于2013年12月7日至8日,在河南警察学院召开。本次研讨会是在中国政法大学皮艺军教授和河南警察学院翟英范教授的倡议和召集下,由河南省犯罪学研究会主办、河南警察学院承办,来自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和北京工业大学的几位知名犯罪学专家应邀出席了研讨会,几位具有不同学科背景和研究专长的河南警察学院教授、博士参加了研讨。本次研讨会不搞程式、不宣读论文,为与会学者准备了十个议题,请学者们进行面对面的观点交锋和思想碰撞。由于时间有限,仅仅初步探讨了五个议题,分别是犯罪生物学的历史地位和研究价值、犯罪生物学概念及与相关学科关系、犯罪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和范围、犯罪生物学的研究路径与方法、生物性与社会性。犯罪学的包容性、多层次、全方位特点带进了论坛,会议发言是学者们厚积薄发、即兴发挥、形散神聚展开的自由发言,更丰富着挥斥方遒、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般的热烈讨论,加深了不少认识,达成了更多共识,增加了一些求同存异,形成了更好的研究合力。本刊连续两期登载研讨会纪要,以飨诸君。  相似文献   
57.
正一、基本案情犯罪嫌疑人季某于2013年4月16日17时许,至某市某停车场内,欲以约定价格3 200元人民币向被害人张某购买iPhone4S一部,并支付定金人民币300元。在试机过程中,犯罪嫌疑人季某产生用自己携带iPhone4手机一部替换被害人iPhone4S手机的想法。后犯罪嫌疑人季某趁被害人张某不注意,将两部手机调换,随后以所  相似文献   
58.
案讯点击     
《法律与生活》2011,(18):64-64
2011年上半年审理食品安全犯罪案104件 记者从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获悉,各地纷纷加大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行为的司法打击力度:相关法院相继公开审理宣判了一批案件,一大批犯罪分子被绳之以法。  相似文献   
59.
杨敏 《求贤》2012,(2):51-51
在央视播出的《新闻调查》节目中,此前落马的一批足坛官员亮相。谢亚龙面对镜头表现,承认自己有犯罪行为。“但我确实不是一个贪官”,谢亚龙说。  相似文献   
60.
破碎心灵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哲学家、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我们生活的全部目的仅在于我们个人的幸福,而我们个人幸福仅仅在于一个爱情,那么生活就会变成一片遍布荒茔枯冢和破碎心灵的真正阴暗的荒原,变成一座可怕的地狱。"通过我参与办理的一个国有企业财务人员共同贪污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