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9篇
  免费   7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8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262篇
中国共产党   13篇
中国政治   68篇
政治理论   29篇
综合类   10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洪丰  方娟 《公民导刊》2005,(6):17-20
6月5日,世界环境日。今年环境日中国的主题为“人人参与,创建绿色家园”,旨在号召全社会行动起来,积极投身建设生态省、环保模范城、生态工业园区、绿色社区等环保实践活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家园。  相似文献   
12.
为建立中国国内碳排放交易市场,推动运用市场机制以较低成本实现2020年中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2011年10月,国家发改委宣布,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深圳等七个省市获准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今年6月,国家发改委又颁布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而就在此时,北京市环保局巡视员、新闻发言人,跻身中国十大官员微博之列、拥有百万粉丝的杜少中高调转身,出任北京环境交易所董事长。笔者就碳交易试点的准备、如何用好第四方平台促进节能减排等问题专程采访了这位环保卫士。  相似文献   
13.
林森 《前沿》2012,(15):72-74
环境权是公民个体和集体要求生活在良好环境、享有良好环境品质的权利,本质上是一种生态性权益.环境权与其他人权不同.作为一种基本人权,环境权的主要保护方法是加强环境知情权、环境参与权的制度构建,完善以公益诉讼为主的司法救济.  相似文献   
14.
日本环境权说在立法、司法和环境行政实践中遭到了普遍怀疑和普遍拒绝。在环境权入宪的国会讨论中,支持派或主张把环境权"作为国家政策"加以规定、以"环境的义务"的形式规定,或主张仅仅把环境权的"精神"植入宪法,都不主张直接把环境权规定为宪法权利;反对派或认为环境权不宜进入宪法权利体系,或以与环境权相对应的责任义务不明确为由反对明确规定环境权,或认为规定环境权不如规定其他具体的人权,甚至认为讨论环境权入宪是误入歧途;折衷派认为环境权是一个需要"进一步探讨"的对象,其理由或为环境权内容含糊、环境保护立法定位未定,或为反对环境权入宪的观点也有道理。日本司法界拒绝环境权说的主要理由有(1)根据环境权的主体不明确性;(2)环境权的内涵不明确;(3)环境权这一概念多余。日本环境行政也没有采纳环境权的理念,而是贯彻了(1)环境"有限性"的判断安排法律政策;(2)用来自对环境整体性的积极反映的整体性思维指导环境政策安排;(3)以共同利益作为处理不同主体间关系的原则;(4)以职责——监督为环境行政系统开展工作的动力机制等原则。日本环境权说遭遇困局的原因出在:第一,萨克斯并没有向日本学界传授环境权的真"经",他的演讲没有回答什么是环境权,而是介绍了美国的环境公民诉讼制度,讨论了这个制度产生的合理性;第二,日本学界所"发扬"的环境权以私权环境权为代表,而这种挂环境标签的权利与日本的环境观不相容。  相似文献   
15.
石铁 《学理论》2012,(17):98-99
环境权理论随着环境问题的恶化,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环境权主体是建立完整环境权的基础理论.从环境权定义出发,得出环境权主体定义,即健康环境的享有者和维护环境的承担者.人类、国家、单位、自然体成为环境权主体都存在一定缺陷,环境权主体应该只属于公民.  相似文献   
16.
我国刑法理论重视对环境犯罪客体的研究,学说纷呈,争议激烈.环境犯罪的客体应当为环境权,其主体限于当代人,内容包括环境享受权、生命权、健康权和财产权,对象为一定范围内的环境.研究环境权是对传统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不仅是完善环境刑法学的需要,更是迈向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新型环境权的地位非常重要但理论上却处于凌乱状态,必须寻找新的出路。环境权是抽象的体系,各自分别选择其中的某一层面进行分析并以此代为整个体系做出结论,整合起来的环境权则是似而非、莫衷一是。出路是,按环境权在市场、社会和国家三大领域的布局,分为市场的经济环境权、社会的公民环境权以及国家的政治参与环境权,三者的个性大于共性;按"权利状态二元结构"原理,明晰市场与政府在环境权管理方面的职能和分工,政府是动态性环境行使权的管理者而非参与当事人。可以入宪的是社会性公民环境权,但应将"加强社会立法"入宪,因为公民环境权属社会法范畴。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环境污染日益加剧和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等环境公害事件出现,公民环境权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吕忠梅教授将环境权定义为:公民享有的在不被污染和破坏的环境中生存及利用资源的权利。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公众参与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作为重要的环境法律制度,公众参与是其发挥实效的关键和必要程序。公众参与是宪政民主精神和行政参与权的体现,是公民行使环境权的体现,可以避免和减少对抗行为、环境诉讼和环境公益诉讼。我国现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公众参与存在诸如参与主体范围窄,参与时间滞后,参与形式缺乏组织化,公众意见反馈机制不完备等缺陷。完善该制度需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培养公众理性的参与意识、完善公众参与的相关法律规范、创新公民实践参与权的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许姣 《法制与社会》2011,(5):247-248
在环境污染与破坏日益突出的今天,环境权已经逐渐成为人们普遍认可的权利。我国《环境保护法》虽然规定了加害者的侵权损害赔偿责任,但通过民法和环境法的沟通与协调,构建共同保护环境权的平台是现实的必然要求。在实践中通过相邻权制度来处理一些问题,能够起到更好的效果。因为相邻权制度是协调双方基本权利要求的制度,其照顾到双方的利益,因此,相邻权制度是我国可以坚持维护环境权的方式,是解决环境权救济问题的重要桥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