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2篇
各国政治   17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4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篇
法律   151篇
中国共产党   271篇
中国政治   527篇
政治理论   236篇
综合类   25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60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44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明代以前,画史对女性绘画的记录非常有限,主要原因来自于儒家伦理对女性行为及其道德的要求,性别身份桎梏着女性绘画的发展.当中国古代女性绘画发展至晚明,伴随着传统秩序的松动、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女性美德标准的流变等因素影响,女性绘画迎来了大发展的黄金时代.晚明女性画家的特殊地位可以从人数冠绝前代、学画途径多种多样等现象中观其概貌.晚明女性绘画因之呈现出多样化的绘画题材、多元化的画学师承、文人化的绘画评论等异于历代女性绘画的特质.  相似文献   
62.
石勇 《南风窗》2012,(19):49+52-54
假如孔子是活人,既然他是伟大的智者,那么他多半不会墨守成规,不会以原教旨的方式去坚持他的观点,而很可能会修正他自己的理论。伟大的心灵创制各种观念,可也随时会重新创作观念。  相似文献   
63.
以别尔嘉耶夫、布尔加科夫、弗兰克等为代表的俄罗斯白银时代宗教哲学家,在对俄罗斯现代化出路的探索过程中,对以往的现代性模式进行了反思.这种反思既集中地表现为对以理性主义为核心价值观念的西方“经典”现代性模式的批判,也体现为对以斯大林主义为指导原则的苏联现代性模式的反思.在对两种典型现代性模式的反思与批判过程中,俄罗斯白银时代宗教哲学家立足于自身文化传统,对现代性模式进行了重建.  相似文献   
64.
20世纪的东亚开始全面由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东亚文化也经历了现代化转变,东亚崛起证明了东亚现代性的出现。从东亚伦理与东亚价值、东亚价值与东亚意识、东亚意识与东亚认同、东亚价值观与东亚现代性以及东亚文化与现代化等层面来全面研究东亚文化与东亚现代性。如何建立东亚的主体性和主体意识,东亚价值观与东亚普适性,这些主题都是东亚现代性之功能与意义。伦理与价值是第一层次的,价值与意识是第二层次的,东亚意识与东亚认同是第三层次的,由此展开对东亚文化与东亚现代化的研讨。"文化东亚研究"就是要探讨东亚社会"由传统农业社会的农本伦理精神向现代工商社会的工商伦理精神的转变的历史进程",这是研究东亚伦理、价值与意识现代性的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65.
通过对7省34村的质性访谈而获得的1980-2009年间604例农民自杀死亡案例的数据分析,本文认为当前农村自杀率仍呈显著上升态势。青年人自杀率的显著下降与老年人自杀率的急速上升并行不悖地运行于当下农村,青年女性自杀率的显著下降拉低了青年人整体自杀率并使之向下运行,然而,老年人自杀率的急速上升则拉升了农村的整体自杀率并使之向上运行。分析指出,决定这种复杂形貌的因素并非农村女性的迁移所导致,而是由于代际关系变动与离婚加速兴起所造成。其背后更为深刻的机制则表明,当前农村自杀率的复杂变化是现代性持续地侵蚀农村的产物。  相似文献   
66.
一、道德文化的内涵道德作为一种精神文化主要是指以道德价值观为核心的道德观念,伦理模式,行为方式,道德准则等,它主要分为传统道德和现代性道德,中方道德和西方道德。  相似文献   
67.
刘德林  陈海 《学理论》2013,(6):178-180
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教育发展相对缓慢,与外界联系较少,人文素养整体上处于保守状态和传统状态;民族地区人文教育依赖传统方式和传统内容,对现代性缺少理性认识,产生现代性的恐惧;民族地区文化发展离不开现代化的成果,又要保护和发展传统性的遗产。  相似文献   
68.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罗伯特·塞缪斯(Robert Samuels)教授主要关注数字技术给我们的社会文化所带来的影响。他认为,我们已经进入一个所谓自动现代主义的社会阶段,其标志性特征便是技术的自动化与人的主体自主性之间已经不  相似文献   
69.
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肯定与否定中,在对未来社会的设计与追求中,极其深刻地指明现代性内源于现代生产及其资本的逻辑之中,处于历史的流变和矛盾裂变之中,存在于全球性的视阈之中。历史观点、矛盾学说以及全球化眼光,构成了马克思分析现代性问题的基本视角,形成了他关于现代性的辩证立场。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是我们今天认识现代性问题、建构当代新现代性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70.
菅强 《人民论坛》2014,(7):206-208
社会转型是指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人类生存状态中常在的“欲有”和“缺乏”这对矛盾外化为社会基本矛盾,驱动人类社会不断向现代迈进。中国作为后发转型国家,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特别需要注意防范片面的资本动力带来的消极影响,必须以人为本,回到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标的现代性转型道路上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