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6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6篇
世界政治   26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776篇
中国共产党   38篇
中国政治   119篇
政治理论   27篇
综合类   20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持有行为作为持有型犯罪的核心概念,其法律性质问题已成为刑法学界的研究热点和争论重点。现有行为理论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存在作为说、不作为说、作为与不作为择一说、独立说四种学说。但这些划分标准各有不尽合理之处,因而以此为基础的各种学说也就难免存在某些缺陷。本文在确立持有属于行为的基础上,从另一行为划分标准——因果关系说出发分析论证了持有行为的法律性质,并得出结论:持有是作为。  相似文献   
932.
共犯关系的脱离,是指部分共犯在犯罪完成之前退出共犯关系,但剩余共犯继续完成了原定犯罪的情形。若成立共犯脱离,退出者则不对退出之后由其他共犯所实现的犯罪承担刑事责任,而仅就退出之前的行为及其结果承担相应刑事责任。共犯关系脱离与共犯中止属于不同理论层面的问题,必须明确区分二者。共谋射程理论可以为共犯脱离的认定提供明确的解决路径。是否成立共犯脱离,取决于剩余共犯的行为是否属于当初的共谋的射程之内的行为。  相似文献   
933.
一般情况下的刑事责任赋予都是以实在论事实作为基础的,但在原因自由行为的场合,如果一味坚持实在论事实观会导致“(实在)犯罪事实=应受刑法谴责”这种一般等式关系断裂,因而无法合理论证原因自由行为的犯罪构造。而在这一难题解决过程当中,评价性事实观代替实在论事实观已经成为理论上的现实。不同于客观实在的犯罪事实,评价性事实的主要特点在于将前者意义上的“无”评价为“有”。为防止肆意归罪,“相当性原则下的紧密因果关联”是可兹凭借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934.
目的 通过对99例心肌梗死医疗损害案例进行分析,探讨相关医疗损害风险的成因及防范措施。方法 对2016~2021年间江西求实司法鉴定中心受理的涉及心肌梗死的99例医疗损害案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9例案例中,男女性比例8:3,死亡后果占比97%,涉及医疗机构117家,多数医院存在不同程度的医疗过错行为,如检查不完善、诊治延误、用药不规范等,疾病诊治方面的过错在损害后果中所起作用较大,病历书写及告知方面作用偏轻。结论 医疗损害鉴定遵循多因一果的原则,分析该类医疗损害案件过程中不仅需分析医方诊疗过错行为与损害后果的因果关系,还应综合考虑疾病自身特点及自然转归、患者发病就医时间及就诊当时医方医疗水平等因素。  相似文献   
935.
由于环境侵权的特殊性 ,传统的因果关系理论已经不能适应实践的发展 ,许多国家在此领域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而我国的因果关系理论发展滞后 ,在实践中常常以举证责任倒置代替因果关系的认定 ,这显然是不科学的 ,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也难免捉襟见肘 ,因此我们有必要借鉴国外科学的因果关系理论 ,对其扬弃、整合。  相似文献   
936.
论环境犯罪的客观方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破坏环境资源的行为只能由作为构成 ,不能由不作为构成 ,不应设立行为犯。立法上应设立危险犯 ,以便在危害结果还没有发生时提前介入 ,防患于未然 ,更大力度地保护环境。着重分析了疫学因果关系 ,并指出其有促进环境和生态保护、促使企业加强管理、减少并防止污染发生的作用 ,符合我国刑法的目的 ,所以是摆脱司法困境和打击环境犯罪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937.
交通肇事罪中二次碰撞的事故在实践中是较为复杂的案件类型,主要难在因果关系的认定。实证研究发现,连续型二次碰撞与间隔型二次碰撞两种事故类型在案发时的环境因素和后行为人的定罪情况均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此二者皆与因果关系的认定存在密切关联。在因果关系认定的操作中,为回应当前裁判中存在的认定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应以两种不同的事故类型为界分,将危害结果与危害行为作为二次碰撞中因果关系判断的前提,引入结果回避可能性理论作为因果关系判断的核心标准,构建两种类型的二次碰撞中前行为人和后行为人的因果关系判断流程,从而实现刑法所追求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938.
论国家赔偿中的因果关系--以赋权行政行为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法律责任的构成须有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在赋权型行政行为所引致的国家赔偿责任中,行政机关的违法行为与相对人的损害结果之间宜采用何种类型,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会产生不同的倾向.本文认为,应以控制行政权和保护相对人权益为视角,以相当因果关系说为主,根据具体情况兼采其它学说.  相似文献   
939.
张涵 《法制博览》2024,(7):103-105
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是一类免疫介导的急性炎性周围神经病,可引起四肢对称迟缓性瘫痪。国内外对于GBS已有相关诊疗指南,但目前对于GBS的发病机制等仍未能完全阐明。本文旨在通过对GBS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检查、法医学鉴定等内容进行阐述,以期为广大鉴定同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0.
刑法因果关系是评判犯罪行为的刑事责任的根据.是事实因果关系和法律因果关系的统一体.刑法中的因果关系历来是一十十分复杂的问题.因果关系的认定直接涉及刑事责任的追究(归责),是行为理论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历史上曾经存在的条件说、原因说以及相当因果关系学说都是将因果关系问题(事实问题)和归责问题(规范问题)混同在一起.而新近的客观归责理论则将二者分开,在因果关系上采用条件说,而在归责问题上采用一系列的排除规则,从而为相当因果关系中"相当性"的判断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标准.鉴于我国刑法理论研究中对刑法圆果关系争论颇多的现状,借鉴英美法系国家关于刑法因果关系的双层次原因理论,我们对刑法因果关系的概念涵义、特性、适用范围及正确判断应当有一个准确的认识,从而对司法实践现状产生实际有效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