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4篇
法律   185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43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2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比较犯罪学和刑法学在看待犯罪主体上的差别,一、年龄。年龄段的上下限不同;犯罪人年龄分类的基本思路不同。二、性别。二者对女性的关注程度和角度不同。三、责任能力。犯罪学同刑法学在看待刑事责任问题的差别,即教育刑主义和报应刑主义的差别。通过这些差异的研究推导出犯罪学在年龄、性别、责任能力、精神障碍等方面特有的研究侧重,进而重申犯罪学学科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82.
小英和董先生结婚十多年了,婚后初期两人感情较好。近一个时期以来,董先生喝酒很凶,因此和小英产生了矛盾。几天前,董先生喝酒后还用菜刀将女儿砍伤。随后,董先生被送到医院,被诊断为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在医院接受强制治疗。小英要求与董先生离婚,为此还跟  相似文献   
183.
国家卫生部专家委员、北京大学司法鉴定室主任孙东东,日前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说:对那些老上访专业户,  相似文献   
184.
《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评定标准(草案)》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责任能力的评定是司法精神病鉴定的重要工作之一。我国司法精神病鉴定工作者在长期的鉴定实践中已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并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在相关标准及评定工具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作者认为编制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评定标准是十分必要的.编制原则是必须既符合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又不脱离鉴定的实践经验,《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评定标准(草案)》基本符合这一要求。作者还就编制标准有待达成共识的几个问题:如辨认能力概念、使用何种精神疾病诊断分类系统、不能仅依辨认或控制能力评定责任能力的特殊情况及量化工具的使用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5.
186.
本文回顾了近年来一些国外学者对此问题的探索,总结在押犯人中各种精神障碍的流行病学研究及特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建立专门的精神障碍治疗机构和对其进行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187.
目的探讨法医精神病学鉴定中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犯罪学特征。方法采用自编法医精神病学鉴定案例登记表,对98例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犯罪学特征进行研究。依据CCMD-3划分为精神病性症状组(51例,52.04%)、人格改变组(42例,42.65%)和智能障碍组(5例,5.31%),并对精神病性症状组与人格改变组犯罪学特征对照分析。结果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违法犯罪者以未婚、青年男性农民为主。其犯罪学特征主要是被鉴定人与被害人双方关系一般(44.9%),无作案前预谋(53.1%),作案目标临时确定(69.4%),使用暴力手段(88.8%),无明显作案诱因(67.3%),作案目的以报复居多(40.4%),现实作案动机(42.9%),作案结果既遂(89.8%),作案次数以1次为主(88.8%),作案类型以凶杀(46.9%)为主,作案后多无自称遗忘(65.3%),作案后多以停留现场、不潜逃等非反侦查表现(57.1%)为主。精神病性症状组和人格改变组在作案预谋(X^2=27.64)、作案目的(X^2=13.0386)、作案动机(X^2=23.5290)和作案后表现(X^2=19.3591)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作案目的以报复为主、作案动机以现实动机为主。结论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犯罪学特征有多以无作案前预谋,多以报复为主要目的,作案后多无反侦查表现。与以精神病性症状为主要表现者相比,以人格改变为主要表现者多在现实动机下以报复为主要目的进行作案,因此在法医精神病学鉴定时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188.
案号一审:(2007)海行初字第00295号二审:(2008)一中行终字第656号【案情】原告:孟祥敏。被告:北京市海淀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第三人:北京铁路局。孟祥敏之夫杨涛系北京铁路局职工。2006年11月27目,杨涛  相似文献   
189.
妄想性精神障碍或偏执性精神障碍,是一组以妄想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其在临床症状、病程演进、预后转归和治疗效应等各方面,皆不同于精神分裂症.国际疾病分类(ICD10)和美国分类(D SM_Ⅲ)以及我国分类均将其作为单独一类列出.其在我们近年的司法精神鉴定中占3.21%.自82年以来累积共48例,现分析其资料,并就司法鉴定有关问题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90.
肖震宇 《小康》2006,(11):34-35
1980年代,美国自杀率迅速上升,而20年后,美国社会逐渐找到了快乐之后,同样的问题出现在中国,中国人自杀率有上升趋势,同时,出现精神障碍和心理问题的人群增多。很多发达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都曾出现过类似的情况。一个国家的自杀率可以作为考量该国国民幸福程度(严格来说应该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