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2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10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12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4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李斯特既是犯罪学的刑事社会学派的杰出代表,又是刑法学的现代学派的创始人,其刑法思想主干主要由犯罪观与刑罚观两部分组成。刑事责任作为承接犯罪行为和刑罚处罚的桥梁,对其产生的正当理由,李斯特对此有深刻认识。本文指出罪责是犯罪的概念特征,无罪责即无刑罚,罪责学说的发展是衡量刑法进步的晴雨表。  相似文献   
52.
贪污罪与盗窃罪同为传统多发型侵犯财产罪。由于犯罪主体、客体和行为方式不同,前罪的社会危害性比后罪要大得多,但是依据现行刑法,前罪的法定刑却明显地轻于后罪。适当降低贪污罪的起刑点、提高其刑罚标准,并在司法实践中切实贯彻执行,既是扭转当前反腐斗争严峻形势的需要,也是落实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3.
少年司法制度应当是一项独立的司法制度,在司法理念、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内容等诸多方面与成年人司法制度存在着根本区别:它倡导教育、保护、预防、矫治等思想,奉行儿童最大利益原则,主张少年宜教不宜罚,把教育上升为其主要的司法权能,对情感因素也具有特殊需求,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并异常注重心灵  相似文献   
54.
论新刑法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八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新刑法,明确规定了刑法的基本原则,即罪刑法定原则、主体平等原则与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罪刑法定原则体现着我国刑法既注重保护社会、打击犯罪,又注重保障人权、限制司法权、不使无罪之人受刑事追诉的双重功能。主体平等原则,即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这一规定强化了刑法的调整功能和指导作用,有利于减少或杜绝司法不平等现象。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在总则中体现为创设了一套主附结合、轻重有序、互相衔接的多刑种体系;在分则中体现为较详细地列举了各种犯罪的构成要件,对不同的犯罪规定了不同的法定刑,对同一犯罪根据社会危害性大小规定多个量刑幅度  相似文献   
55.
刑法第四条就适用刑法人人平等作了明确的规定,但关于平等在刑法中处于什么位置一直备受争议。关于平等在刑法中的地位,主要涉及三个问题,即:平等是法律原则还是法律权利;平等是否能为刑法的基本原则;刑法平等原则与罪刑法定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之间是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56.
基本案情 某村民韦某、迟某共谋抢夺。2006年4月6日,韦、迟二人租了一辆摩托车,迟某驾车、韦某骑在身后,伺机抢夺。不久,他们发现受害人苏某左肩上挎着一个小皮包、右手攀搭在同伴邹某的肩上并排缓步前行。二人当即采取行动,当车一靠近挎皮包女子时,韦某伸手抓住那女子的皮包带子用力一拽,抢夺走了苏某装有1672元现金和身份证等物的皮包;  相似文献   
57.
论量刑精确制导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我国《刑法》第5条既是刑法的基本原则,也是量刑公正的一般标准,它要求量刑精确制导,最大限度地避免刑罚误差。实现量刑精确制导的根本出路是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依法构建量刑标尺,将法定刑空间划分为200个刻度,把其中各种刑罚折算或者虚拟为有期徒刑的月数,明确1个刻度所体现的不同性质刑罚的度量,用以计算刑罚的轻重程度;(2)在正确定罪并找准法定刑的前提下,理性评价犯罪人具有的量刑情节,将其所反映的社会危害程度和人身危险程度用一定数值(积分)表示,借以计算行为人罪责的大小程度;(3)将量刑情节的轻重积分与量刑空间的轻重刻度按"1∶1"的标准相对应,前者在相应量刑空间中的读数,便是量刑公正的最佳适度。  相似文献   
58.
周宝砚 《世纪桥》2015,(12):77-79
同样是二战发起国、战败国,但德日对战争罪责的态度却截然不同。战后的德国通过参观纳粹集中营及举行各种纪念活动,让德国人铭记历史;通过不断挖掘战争根源,让德国的国民精神得以新生;通过公开审判,让纳粹分子无处可藏;通过编写反应历史真相的教科书,让青年深受教育;通过对受害国大量赔偿,取得了受害国谅解。而日本严重歪曲侵略历史,粉饰其战争罪行;公开审判雷声大雨点小,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随意篡改历史教科书,误导下一代;全然无视受害国人民感情,多次参拜靖国神社;强行通过新安保法案,军国主义复辟大有市场;仅支付少量战争赔款,对民间赔偿几乎不与理睬。探寻两国对待战争的态度、做法,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对战争罪行真心悔过,才有利于取得受害国人民的谅解;只有对战争罪责有担当,才有利自身发展壮大;只有对战争灾难经常反省,才有利于激起人们对和平的渴望。  相似文献   
59.
我国刑法在总则中明文规定的罪刑法定原则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刑法理论上关于犯罪构成与罪数形态方面所作的定义,以及司法实践对于数罪认定与处罚所遵循的一贯准则,都从实质上体现了禁止重复评价原则的内在精神要求。但是,禁止重复评价原则就其本身而言,在理论上的研究相对是较  相似文献   
60.
立功制度是我国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在立法上的重要体现,这一制度的确立和司法实践中的有效实施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司法资源,减少了司法运作成本,分化瓦解犯罪分子以及提高了办案效率。然而仅仅建立在功利主义基础之上的立功制度是否有失公平与正义?是否违反了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是否从某种意义上说也颠覆了刑罚的目的?我国立功制度出路何在?本文以此为视角,做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