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89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45篇
各国政治   50篇
工人农民   6篇
世界政治   32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47篇
法律   1064篇
中国共产党   610篇
中国政治   848篇
政治理论   393篇
综合类   65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207篇
  2013年   202篇
  2012年   404篇
  2011年   337篇
  2010年   304篇
  2009年   402篇
  2008年   375篇
  2007年   347篇
  2006年   280篇
  2005年   295篇
  2004年   282篇
  2003年   178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十六大报告充分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是理论创新的典范。报告中许多关于民主、法治、公民基本权利方面的新提法、新突破,是宪法理论和宪法思想的新发展,必将对我国宪政的发展和创新产生积极的影响。一、理论创新与宪政建设宪政是国家依据体现现代文明的宪法进行治理,以实现民主原则为主要内容,以厉行法治为基本保证,以充分实现最广  相似文献   
82.
村民自治:中国宪政制度的创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村民自治制度是对中国宪政制度的重要创新。它是为了解决国家与社会分离过程中出现的紧迫性公共问题而对治理体系的变革;变革的特点是向基层社会和公民让渡和下放部分治理权。结果是公民不仅通过自己的代表间接行使对国家的管理,而且可以通过自治组织直接行使对本社区公共事务的管理。中国的宪政体制因此具有上层间接民主和基层直接民主双层复合、国家代议民主和社会直接参与双重复合的特点。村民自治制度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建设,在中国宪政制度的程序性民主建设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并要求加快国家层面的代表制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83.
论社会主义宪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宪政发源于西方的事实,使社会主义中国的宪政建设面临诸多理论问题。宪政具有极强的地域性,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贡献,但可以与社会主义兼容。宪政核心的价值是限制政治权力,保护人民的自由。社会主义宪政与资本主义宪政一样,同样追求权力的限制和自由的保护。但二者在防止国家权力侵犯个人自由的制度设计上存在本质区别。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政,必须保证宪法的正当性,建立一套违宪审查机制,同时还要培养公民的宪政意识。  相似文献   
84.
隐私、自由、宪政——对两起案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两起案例入手分析了隐私权、自由与宪政的关系.隐私不仅是自由的终极价值之一,而且对自由有重要的工具价值.在现代社会中,宪政是保护隐私最有效的制度,它的价值预设和制度安排不但可以很好的保护隐私而且可以使隐私权保护的范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相似文献   
85.
对罗尔斯“差别原则”的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尔斯的差别原则一直是理论界富有争议的话题,自《正义论》问世以来,就受到极端自由主义和激进平等主义的猛烈抨击。然而要真正客观地对其进行评价,还是应该用辩证的眼光,站在历史的角度审视之。  相似文献   
86.
略论财政立宪在我国的可能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 财政学者、宪法学者、财税法学者乃至法理学者等“不约而同”地关注我国的财政立宪问题, 以至渐渐成为学术热点。学界“不谋而合”的举动流露出对我国宪政路径的深情关切, 不少学者指出, 财政立宪是我国通向宪政的突破口 [1]。那么, 财政立宪在我国有没有可能, 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一) 财政危机的现实压力。应该说, 推行改革开放政策, 进行大规模的财税体制改革, 是对多年来沉重的财政压力的回应。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财政压力得到了大大缓解, 但近年来我国的财政形势日益严峻。当前人们已经达成这样一个基本共识: 国家的…  相似文献   
87.
杨平 《人大研究》2005,(5):16-18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及相对应的法制建设, 已取得巨大成效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成就必将为宪政的实现提供越来越广阔的发展空间, 也为人大监督制度的发展注入了巨大的动力。(一) 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改革和完善, 是人大监督发展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权是一种政治思想权威, 而非国家权力。”[1]国家政权是由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军事机关和司法机关在整体统一的前提下分开行使的。党不能直接越过上述国家机关来行使国家权力, 党也不能行使存在于国家政权系统以外的权力。在国家政权体制之外行使政治权力的行为, …  相似文献   
88.
经济宪政:一个宪政新命题的提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单飞跃 《湖湘论坛》2005,18(3):49-51
经济宪政是宪政的子概念,经济宪政是国家为了保障经济自由秩序的实现,而采取经济行动时所必须遵循的根本准则,是国家经济行动的“绝对命令”。经济宪政的应然涵义就是寻求国家经济权力与私人经济权利的平衡与和谐,是对一切经济专制的反叛,它既防止国家经济权力的专制,亦防止私人经济权利的专制;经济宪政的实然涵义就是既表现为以经济宪法为核心的所有体现经济宪政精神的规范性文件,又表现为上述规范性文件的实际运作状况,只有宪政框架下国家的经济行动方可能具有正当性。  相似文献   
89.
论政府信息公开的宪政基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炜 《理论月刊》2005,(2):93-96
政府信息公开是服务型政府的应有机制。政府信息公开的宪政基础奠定了该制度的价值取向,具有拘束、指引政府信息公开原则及具体制度设置的功能。从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现状来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应以促进信息流通共享、保障公民知情权、落实民主政治为目标,并且三者之间存在内在的有机联系,对政府信息公开法制的建立起到了相应的价值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90.
董慧 《理论月刊》2005,(10):41-43
伴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发展的道路,调整内外政策.英国著名社会学家吉登斯在全球化等当今世界出现新变化的背景下,为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探求一条独特的道路.他在<超越左与右--激进政治的未来>一书中提出了超越左与右的激进政治的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