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1篇
  免费   61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34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法律   1844篇
中国共产党   108篇
中国政治   313篇
政治理论   67篇
综合类   38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125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236篇
  2013年   175篇
  2012年   209篇
  2011年   212篇
  2010年   170篇
  2009年   187篇
  2008年   160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41.
公证是国家司法制度的组成部分。公证公证的对象是法律行为、具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与合法性。公证的目的是为了使公证的事项发生法律效力。所谓涉外公证是指在公证中当事人或公证的对象或文书的使用地中含有一个或更多的外国因素;换句话说,是指对法律行为及有法律意义的文书和事实,因内容、当事人或使用涉及外国或外国人而依法证明其真实性、合法性的行为。本文对我国涉外公证的原则、管辖、范围、申请、受理、公证书的出具、效力、认证等内容都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42.
法律发现是指在司法适用中,法官生成(找寻、确定、解释、填补等活动的总称)最适合于本案的裁判规范依据的一种专业性活动。它在司法适用中的存在场景如何,学者间是各有见解的。梁彗星先生指出“:找法的结果,有三种可能性:一是有;二是无;三是不确定概念。”著名学者沈宗灵则从另外一个角度向我们揭示了法律发现可能存在的场合:司法裁判中的法律推理在简易案件中可用形式推理;而在疑难案件中则需要辩证推理。下面,笔者整合找法的三种结果与案件的两大类型,较为详细地论述一下法律发现在司法适用中的存在场景:一、法律明确时:需要效力认定、结…  相似文献   
43.
周伦军 《法人》2005,(9):102-104
对客户而言,在证券法制并不健全的今天,企求非分的和不劳而获的利益往往会招致事与愿违的结是;对券商而言,虽然证券法制并不健全,如果滥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强势地位欺诈客户,也不会轻易能够心想事成  相似文献   
44.
醉驾入刑已逾十年,但相关案件的数量却不降反升。这既反映出不少驾驶人仍是侥幸心理有余而守法意识不足,同时也表明依靠“心理强制式”的刑罚来控制醉驾的治理方式效果欠佳。在新时代,刑事司法机关宜以“经验主义应得刑罚”为分配原则,通过与民众的沟通、协商,对醉驾人处以不偏离正义的“应得刑罚”,才能满足公众对醉驾案件的过程控制和结果控制意愿,从而使裁判结论获得正当性。长此以往,人们将不断增加对司法机关的信赖,司法机关也可籍此激活规范的行为引导功能,促使人们将规范内化,唤醒人们形成规范守法动机,进而使个体的守法行为由被动转为主动,最终实现“积极的一般预防”之刑罚目的。  相似文献   
45.
行政执法机关的行政执法人员在具体的行政执法活动中,应当注意规范和统一行政执法证件、处罚文书格式和文书归档,以有利于行政执法的规范性和统一性,有利于对行政执法机关的检查和监督,提高行政执法机关的执法水平。  相似文献   
46.
试论公安文书文本的规范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安文书文本的规范化是公安文书规范化的两大要素之一,具有技术规范的属性。它是一种客观需要。是公安文书储存功能和传递方式的最佳形式,具有可操作性、权威性和约束力;从不同角度.可以分为模式规范、原则规范或通用规范、专用规范、借用规范、约定规范等。实现公安文书文本规范化的基本原则是效率、优化和美观等。  相似文献   
47.
本文主要对两大法系民事裁判书的风格进行比较,分析其风格的差异以及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这其中主要有制度上的原因,如判例法制度、判决书的署名制度,同时深层的还有制度和文化的原因。从而对我国民事裁判书的风格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8.
《法治与社会》2012,(4):10-11
证据,是人民法院认定事实并作出裁判的基础。完善当事人举证制度,对于查明事实,正确适用法律,妥善处置民事纠纷具有重要作用。在司法实践中,面对"证据灭失"、"证据突袭"、鉴定人拒绝出庭作证等困境,民事诉讼程序该如何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审判活动的有序性和裁判结果的公正性?证据灭失怎么办法官须有保管证据的责任意识"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打官司就是打证据',‘以事实为根据'就是‘以证据为根据'。  相似文献   
49.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指导性案例,是各级人民法院审判类似案例时应当参照的基点案例。参考指导性案例及公报案例的实际运行情况,同时借鉴域外法的案例识别技术,可以得到三个模板:第一,案例要素提取模板,包括裁判文书读解、同类案例整合及"事实—结论"对应三大提取技术;第二,裁判要点解释模板,需要与法律规范、裁判规范与具体事实三个部分...  相似文献   
50.
锚定效应是司法认知偏差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受此影响法官会在量化决策时给予初始信息过多的重视,将某些随机的锚位值作为估测的起始值,导致裁判结果很不稳定,严重损害司法形象。利用广东省2015年四种代表性损害赔偿案件的统计数据,对司法情境因素、精神损害赔偿和裁判锚定效应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锚定效应的确是中国民事司法实践中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当前裁判锚定效应的发生呈现出内外有别的总体格局,影响显著的外生锚点和作用微弱的内生锚点形成强烈反差,反映出当代中国法官的尴尬处境。法官群体对外界压力和风险的系统性回应是诱发裁判锚定效应的关键因素。未来的司法体制建设应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对外生锚点的控制上,并建立有效的法官决策信息供给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